平度清明节习俗丰富多彩 吃鸡蛋等民俗仍保留

2014-04-02 16:2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超市里专门设立了寒食节食物区。



  清明节既是一个追悼逝者的悲伤日子,也是一个充满春天快乐的愉悦日子。在《平度民俗志》中,记者看到,每逢清明节前后,平度都有吃冷食、碰鸡蛋、打秋千、扫墓、树碑、戴片松等民俗。如今,尽管打秋千、戴片松等已成为旧时习俗,但扫墓、树碑、食蛋等习俗仍保留着。

  印象最深的当属吃鸡蛋

  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救命恩人介子推而在这天禁止烟火、不准烧火做饭,故称“寒食节”。明清以后,寒食节逐渐和清明节融为一体,并将祭祖、扫墓等礼数融为一体。旧时寒食节不生火、吃冷食,后来逐步改为“日出后不生火”,即日出前做好早饭,日落后做晚饭。为了纪念这一习俗,平度多家超市都设置了“寒食节”摊位,包括山楂糕、年糕等,吸引顾客前来购买。

  据了解,清明节必需的寒食是鸡蛋、鸭蛋或鹅蛋。二十世纪80年代前,平度乡村儿童有“斗蛋”游戏,即用蛋与蛋相撞,看谁的蛋硬,破者为输。“清明节的风俗不少,印象最深的当属吃鸡蛋。”市民姜先生告诉记者,每逢清明节,鸡蛋的吃法不少,也有些讲究,“每年清明节的早餐就是葱花鸡蛋,据说吃了这种鸡蛋,小孩子会变得聪明,学习好,将来有出息。当时最普遍的是煮鸡蛋,小时候大人常说,吃了清明的囫囵鸡蛋,一年就不会头痛,保佑平安。”

  “也有的人家为了吉利和喜庆,将鸡蛋煮熟后涂上红颜色,但一般人家煮鸡蛋,都放在锅底的稀饭里,稀饭是什么颜色,鸡蛋就煮成什么颜色。由高粱米、小麦、绿豆、红豆、大米等熬成的稀饭,呈红褐色,煮出的鸡蛋也是红褐色。这样自然着色的鸡蛋好看,不掉色,也最好吃。”姜先生清楚记得,家中条件好的时候,三个孩子每人可以分到一个鸡蛋和一个大鹅蛋。

  组织团体为革命烈士扫墓

  除了吃冷食,扫墓是最常见的风俗之一,扫墓在平度民间亦叫“上坟”,清明前几天人们要到祖坟填土、祭奠。据《平度民俗志》记载,填土很有讲究,只有父母双亡,坟顶才能尖起,若一方尚在,坟顶要平成长圆形。清明上坟填土,说明还有后代,如清明前后坟上没有新土则认为是后继无人。上坟时摆上供品,烧香、烧纸、祭酒、叩头。父母双亡者,闺女要在清明第二天(开明日)到坟前祭奠。如今闺女也可在节前或清明这天上坟。另外,清明节前一些机关、团体、学生也会集体为革命烈士扫墓。

  据了解,二十世纪80年代后逐渐恢复为已故先辈树碑习俗,清明节前,子女为父母双亡三年以上的亲人立碑。平度城区的许多居民则选择在西北紫荆山购置墓地,为亲人殡葬树碑。

  打秋千、戴片松已不多见

  过去清明节前,平度乡村有小孩的家庭都要架秋千,打秋千俗称“打悠千”,一般于清明、寒食时节进行。秋千形式有两种,一种叫“转秋千”,一种叫“月秋千”。转秋千是一种可以同时乘坐多人的秋千,也称“磨盘秋千”,其座位借用“牛锁头”,其旋转方式类似公园里的飞旋式天车,转动速度可以很快,稍不留意就有甩出去的危险。民间“三险”——骑马、坐船 、打秋千,其中“打秋千”即指打转秋千。另外一种形式叫月秋千,月秋千是一般人家所架的秋千。旧时习俗:清明逢在农历二月间,从正月十六吊秋千;若清明逢在农历三月,就从二月二吊秋千,总要跨一个月头,故称“月秋千”。

  如今不多见的清明习俗还有戴片松,据了解,所谓戴片松即清明早晨,乡村百姓纷纷到墓前、墓地寻找松柏,采摘带有浓烈松香味的片松戴在男孩的帽子上或女孩的发间,以祈“清醒”、“长寿 ”。门边上插柳条 、松条以祈“降福”、“避邪 ”。

  文/图  记者 张雪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孙瑶瑶]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清明 民俗 平度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