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11中教师许兆燕坚守山区教育 曾到新疆支教

2014-04-04 08:0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援疆支教时,许兆燕(右二)前往学生家中调研。(崂山11中提供)



  由青岛市教育局和半岛都市报社主办、青岛GAC-ACT中心支持的2014年“师者情怀-青岛好教师”活动,本期将走近扎根山区、爱撒边疆的崂山11中老师许兆燕。作为山东省特级教师,许兆燕 29年的教师生涯都是在山区学校度过,并且是青岛首批援疆的老师之一,她将所有心血都献给了山区及边疆的教育事业。

  从中专生到省特级教师

  今年47岁的许兆燕是崂山11中语文教师,在农村从教近二十九年,教过十五年毕业班,是山东省特级教师和青岛市学科带头人。

  更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许兆燕最初学历只是中专,在乡村学校,从中专生成长为一名素质全面的省特级教师,她付出的努力非常人可比。1985年,许兆燕从青岛师范学校毕业后,于1986年报名参加了高教自学考试。从此,一边教学,一边坚持自学,并开始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于1992年拿下了中文本科文凭,并在诸多教育期刊上发表了十余篇教学论文或教育随笔。

  “我本来就是农村人,虽然在山区学校工作辛苦,可是我仍然坚持在平凡、清苦、清贫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关心和牵挂每一位学生。”许兆燕从1998年开始,就主动要求带学校最难管理的班级,所带班级成绩在崂山区始终名列前茅,从教二十九年时间里几乎都没有请过病假,敬业精神有口皆碑。

  从山区到援疆无怨无悔

  不仅如此,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许兆燕还作为青岛首批援疆支教的老师,前往新疆支教,担任喀什疏勒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助理,负责汉语教研工作 。

  “当时丈夫上来就不同意,就两个字:免谈。不仅我丈夫反对,女儿也是坚决反对,反对理由主要是安全、家庭等因素。光做他俩思想工作就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最后才同意我去援疆支教。”许兆燕觉得去援疆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因为早就做好了各种吃苦思想准备,到援疆结束,她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吃苦受罪,反而很充实很享受援疆过程。

  从渤海之滨到西部边陲,初到疏勒,许兆燕和众多援疆人一样,面临水土不服、饮食不惯、起居不定等困难。但许兆燕没有被困难吓倒,迅速调整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了角色。

  从教研室工作常态、工作总结、调研性报告等各类材料中了解疏勒县教育教研发展现状,同时跟随工作组下乡实地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许兆燕面对现状,结合实际找出问题,借鉴山东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自身从教26年的工作经验,撰写了《疏勒县教育局教研室2012年教研计划》,创造性地提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创了疏勒教研的新局面。

  许兆燕还从自己的生活费用和援疆补贴中拿出近万元,资助十几名新疆学生完成学业,并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我在祖国的西部边陲留下了自己的一腔爱心,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是一份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用爱心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

  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是 ,早在2008年,许兆燕就成为一名持证的心理咨询师,她牺牲了所有的假日,每周有五个晚上都去学习心理学知识,天天晚上十点以后才回家。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复杂而微妙,把握他们的心理,让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充满阳光,健康向上,这是许兆燕从教29年一贯的追求。许兆燕主动要求兼任学校的心理教学,并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只要学生有问题求助,不论是午休还是放学时间,总是耐心听取学生的倾诉,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班中有一位学习很差毛病很多的男孩子,许兆燕一直想找个契机转化他。当一位文文静静的女孩子转到此班,许兆燕凭直觉感到机会来了 。通过试探,本来“孤家寡人”的男孩子有了一个好女生坐同位。这一安排取得的效果出人意料,却又合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这个男孩子开始讲究个人卫生,很少骂人,尤其是对学习开始有了兴趣,有了上进之心。

  这样的案例在许兆燕的教学生涯中不胜枚举,她以自己的爱心和心理学知识,架起了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要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理解其行为发生的合理性。然后,引导要有智慧和满腔热忱,还要允许孩子出现反复,老师必须有足够的爱心、耐心。”许兆燕从老师这份职业中得到了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她也将与教育事业相伴走人生。记者 单俊楠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