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厢内人数国内最高
“
世园会索道每个吊厢能够乘坐8人,吊厢内乘坐人数是全国最多的。”刘建沪告诉记者,人数的增加,意味着吊厢载重量的增大,因此对于安全性能要求更高。
刘建沪说,索道建设之前,他们曾经在试验室里展开过50万次的试验,为的就是确保索道的安全性。“我们模拟了索道的运行情况,并用实物展开试验,查看每一个细节,比如查看缆绳的磨损情况等。”刘建沪说,通过多次的试验,最终确定了八人的抱索器。
即便如此,在世园会建设中,也在不断对索道进行安全测试。刘建沪介绍,他们前不久实施了索道的负荷试验。每个吊厢内要装上8个沙袋,模拟8名乘客的体重。48个吊厢共用了约5吨重的沙袋。首先要对两侧索道分别进行试验,来检验索道支架的承载力以及电机的启动力。然后还要进行满载试验。另外,索道的两个吊厢之间设置的最短间隔为60米,类似于铁路上运行的动车,一旦吊厢之间的距离小于60米,系统就会自动断电停驶。
“世园会的索道是去年5月1日开工,现在建好面临着验收。”刘建沪说,他们现在根据现状做了一些微调,比如原来吊厢有一个20厘米的台阶,这对老年人或者残疾人来说有些不方便,因此他们及时更改了方案,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索道的设立,青岛世园执委会市场开发部索道项目主管孔强表示,在世园会的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市民观景的多角度,因此设立这条空中索道。“索道的高度差是70米,从世园大道一直到主题馆,覆盖了园区所有的景点。”孔强说,索道在空中运行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这段时间,能够满足市民从空中看世园的需求。世园会索道正式纳客后投入84个吊厢供游客乘坐,单程票价为100元。
看点
在花瓣中观景
别有一番滋味
昨天,记者在园区内看到,一朵红色的大花朵即将绽放,这成为世园会园区内的亮丽一景。这是世园会的观景平台,从设计到建设,它都备受关注。世园会的建设者昨天介绍说,这个观景平台源自西班牙设计大师的创意。在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执行委员会组织的国际方案征集活动中,国际设计大师菲利普先生接受执委会邀请,亲自组织西班牙顶级设计团队和国内一流设计团队共同合作参与完成观景台设计。在2012年11月23—24日组织的国内外著名专家组评审中,通过并确定了菲利普大师设计团队的设计方案。
菲利普大师满怀激情,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精髓中碰撞灵感,从敦煌壁画和古罗马万神庙中寻找外在形式与内部空间光影的神秘,研究极具中国文化底蕴的的荷花和青岛市花耐冬的形态与色彩肌理,并在中国红与朱砂红中探寻色彩的自然过渡,奉献给本届世园会和未来屹立于青岛的独一无二的世园之花。在天水湖畔,百果山上,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仿生却又抽象,是一种即将绽放的期许,一种勃勃生机的张力,一种吉祥如意的祝福。
“花”主体共由八个高低不一、自然优美的花瓣构成,表面材质为国际领先技术的高科技光伏纺织物,视线和空气内外穿透,使整个标志物呈现出通透、灵动、极富光影变化的效果。方案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地上总高度约31米,主要功能包括:一个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室外观景平台俯瞰世园会全景,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室内新能源展示馆,一个约350平方米的360度观景平台。由两条尺度适宜的登山景观步道可直接抵达“花”体内部,同时有通过隧道的垂直通道,为残疾人员等专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一观景平台充分运用世界领先的生态建筑技术和新能源,几乎所有的能源需求均来自土壤和太阳。地缘能量系统通过地下设施改善上部空间的能量需求,太阳能板将提供电梯和照明的电力需求。通过人行平台收集雨水,储存在建筑物后面的湖中,用于灌溉植物和夏季通过土壤水分蒸发提升内部小气候。这几大系统——自然光引入系统、地源热泵系统、高科技光伏织物、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为世园标志物提供全系统可循环的配套能源技术。建成后,将是能代表世界专业发展水平的新能源建筑,也将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零能耗建筑。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
2014青岛世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