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女人的一生中,“妻子”和 “母亲”是要扮演好的两个角色。然而,家住浮山新区四小区的毕君华,不仅要扮演好妻子和母亲,同时还要扮演好另外一个角色“嫂子”。正是因为有了毕君华这位好嫂子,才使得身患重病的小叔子有了生命的支柱,有了精神的源泉,有了战胜病魔的希望。
结婚承担起照顾小叔重任 30年前,毕君华与爱人牵手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这个本该是平凡而幸福的开端,却一再经受了风雨的考验。结婚第三天,毕君华的小叔子就被诊断为尿毒症晚期,双肾已经坏死,只能做肾移植手术。面对巨额的支出和家庭微薄的收入,毕君华和丈夫毫不犹豫地变卖房产、典当首饰,为小叔子筹措医药费,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小叔子,她还辞去了工作。但不幸的是,两次肾移植手术都因严重的排异反应而失败。困难面前,这个小家庭选择了不离不弃,一次次顶住了压力,和亲人一起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诠释了对亲人不离不弃的执着。
“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有什么理由退缩,我们更要坚强勇敢,成为他最强大的依靠。”毕君华说,每天一清早,一家人就要开始张罗小叔子的饮食起居。从起床到早饭再到去医院做透析。做完透析回来了,看着小叔被病痛折磨,依然坚强,家人总是既欣慰又心痛。大家从来没有抱怨自己辛苦,却常常替家里的病人感到酸楚,尤其是毕君华,每天给小叔子换上胳膊透析时的面网,换上衣服,让他休息一下,空闲就跟他聊聊家常解解闷。“我们知道他的痛苦,太不容易了,我常常告诉他,大家都要好好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每次提到照顾小叔的辛苦,毕君华总是念叨起小叔的不易。
诚信经营引来好人帮助 为了还小叔治病欠的巨额债务,毕君华一家摆起了地摊卖了很多年馄饨。生活的压力之下,他们仍然坚持诚信经营,每天早晨4时,毕君华就开始调馅、和面、包包子,经过艰难打拼,终于开起了一家小饭店,起名 “好大姐馄饨馆”。为了不耽误照顾病人,毕君华一家整理卫生、准备食材总是要忙到深夜十一二点。
看到这个温暖的门头,很多人知道毕君华的故事后,都被一家人的团结和别样的幸福所感动,常有食客吃完饭之后悄悄放下三五百元,帮助毕君华一家补贴医药费。晚上,一角一元地清点好略有盈余的收入,毕君华总能发现多出的善款。“我很感谢好心人对我们一家的帮助,我只能通过小店的诚信经营来回报大家。”毕君华说。为了回馈社会的关爱,从去年5月份加入市北区组建的首批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队伍以来,毕君华就成了一名最认真的志愿者,寒来暑往,从不缺勤。
嫂子悉心照料感动小叔 她没有时间串门聊天,她不讲究吃喝穿戴,她不抱怨懈怠,为了操持好这个家,为了照顾好小叔子,毕君华努力地当着妻子,尽力地当着母亲,更竭力地当着嫂子。
毕君华用自己的言行,使儿子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亲情,什么是人性中最伟大的东西,把照顾好叔叔当成了一种快乐;她用细微的照料、默默的包容,让小叔子消除了顾虑、丢掉了任性。
对大嫂、对大哥、对社会,小叔子同样充满着感激,“我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活头了,我死后,你们要把我的遗体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能捐多少就捐多少。”小叔子说,他在患病后,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他希望也能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