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母港,
国家深海基地落地青岛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5月5日,记者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深海基地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全部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蛟龙号年内将两度出发,前往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执行科考任务。此外,去年历时6个月甄选出的第二批6名潜航员将于今年7月到国家深海基地报到,并正式开始培训。
将成国内最大科考码头 从即墨市鳌山卫街道向东行驶大约7公里,就是国家深海基地建设工程所在地——向阳村。
“作为我国唯一的深海基地,建设工程既包括码头、引堤等海上工程,也包括陆上科研基地和母港。因此,对环境的选择要求非常高,在进行了反复论证后,我们最终选择了这里。”国家深海基地基建处副处长张长磊说。
在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海岸上,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多栋建筑的主体结构已经基本成型;在海面上,十几个巨大的方形装置已沉入水中,随着潮水的起落 ,隐隐露出水面。张长磊告诉记者:“这些装置叫做沉箱,通过15个沉箱连成一道长达393米的引堤,这是整个深海基地海上部分的主要设施。”据他介绍,这些沉箱最重的达到1800吨,最轻的也有1200吨左右,将这些大家伙沉入海底费了不少工夫。“目前,已有10个沉箱预置完成,这个月底剩下的5个也将入水。”张长磊说。另外,海上码头的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目前正在进行抛石 、整平工作,6月底,大型结构基本就能建设完毕。”
在陆上部分,10多个建筑单体正在同时施工,其中包括科研办公大楼、深海科研试验水池、主维护维修车间、超高压模拟车间、风雨操场、专家公寓等。“目前,办公大楼主楼4楼的钢筋结构已经完成,5月就能封顶。”
据了解,国家深海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科考码头、拥有两个万吨级泊位和多个3000吨级泊位,可同时停靠8至10艘船。“目前,整个项目建设进度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40%。”刘峰说。
加快审批节省40个工作日 实际上,深海基地建设需要复杂的环境和技术条件,最让人头疼的不是资金和土地,而是五六十道各级政府的审批程序。在此过程中,青岛市采取了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这也成为基地能落地青岛、迅速开工的原因。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视频会议上还将国家深海基地项目作为全国简政放权的典型向全国做了介绍。
5月5日,在项目施工现场,即墨行政服务中心审批服务科科长王世明介绍说:“为了加快国家深海基地项目的审批,我们实行了提前介入 ,上门服务,在土地报批阶段,组织审批部门多次到项目现场指导项目方准备材料,把前期的工作做足,这样一来,为国家深海基地的审批节省了大约40个工作日。第二是全程代办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蓝色硅谷的项目,即墨市行政服务中心在蓝色硅谷设立了项目审批代办处,安排了两名专职代办员为深海基地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协助他们完善审批材料,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施工图联合审查方面,我们组织建设局、规划局、消防大队各方联合审查,大大提高了效率,还开通了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
蛟龙号今年还将两次出征 作为我国唯一的深海基地,其建设进度备受各方关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介绍说:“2007年1月,国家深海基地正式批准建设,2010年12月中编办批准编制,经过项目论证和设计,2013年6月,工程的初步设计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整个项目用地390亩、用海960亩,项目建成不但将作为蛟龙号的母港,也将成为我国深海调查、研究的国家级公共平台。”
据刘峰介绍,国家深海基地在建设的同时,正常的业务运行也在进行当中。“随着去年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圆满成功,国家深海基地的业务运行也在逐步发生转变。”刘峰说。
去年,共有10位科学家乘蛟龙号下潜进行科考任务。“这体现了深海基地业务正在进行从试验向应用的转变,而考虑到技术人员的能力需求,这个过程大约还要持续3至5年的时间。”刘峰说。
5月5日,刘峰透露了蛟龙号下一步的航次计划,他说:“今年蛟龙号还将执行两个航次,总时长为120天,第一次是在6月20日,蛟龙号将前往西北太平洋进行富钴结壳的矿区勘探,为期40天,第二次是11月20日,蛟龙号要去西南印度洋执行热液硫化物勘探任务,为期160天,其中今年年内40天,2015年120天。”
■相关新闻 将为蛟龙号再造新母船 同时,刘峰还告诉记者,在国家深海基地下一步的计划中,还包括建造一艘 4000吨级的新母船。“由于现在的蛟龙号试验母船向阳红09是一艘已有三十多年船龄的老船,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达到业务化运行要求,因此我国将斥资5亿元,再造一艘母船。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已经开始进行可行性论证,预计今年5、6月份就将批复。”
此外,国家深海基地也在考虑除蛟龙号之外,新的深潜器的建造计划。刘峰说:“未来,我国的深潜器要进行谱系化发展。目前,我国863计划已经批准建造一艘4500米的深潜器,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深潜器的国产化率,比如,载人球壳、浮力材料我们都可以自己造 ,这些技术现在还在攻关的过程中。总体上看,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只有蛟龙号是不够的,而且有的时候,用蛟龙号 7000米的深潜器去勘探比较浅的海域的调查工作,有点像‘用大炮打蚊子’,成本也不合算。所以我们要进行谱系化发展,更深的11000米的要开发,浅的像2000米、1500米的也都应该开发。针对不同水深使用相应的深潜器,效率会更高。”
鼓励青企分享深海基地大“蛋糕” 6名新潜航员7月开始培训 ,基地每年设开放日邀市民参观 经过去年历时半年多达18个环节的筛选,第二批潜航员人选已经脱颖而出,总共6人,其中包括2位女潜航员。据刘峰介绍,针对第二批潜航员的培训计划也已经制订完成。他说:“6名潜航员将于今年7月报到后,正式开始培训,目前,培训大纲、实施方案都已经初步确定了,细化的培训工作方案也正在制订中,5月份就能完成。”
据了解,第二批潜航员培训为期2年时间,内容分为6大模块,包括基本素质,基本理论,潜水器维修、维护技术,潜航员操控驾驶技术,潜航员实习,体能、心理以及医学保障等。“实际上,我们也正在让潜航员在一些关键节点,全面参与到业务中,比如,前一段时间他们都参与了蛟龙号在无锡的维修、维护工作。”刘峰说,“下一步,我们还将与航天中心进行联合培训,让潜航员与航天员一起上公共课,包括心理学、体能、礼仪等课程。”
刘峰表示,在新的深潜器的开发中,深海基地鼓励企业、甚至是民营企业参与进来。他说:“通过参与深潜器的开发,企业可以把商业目标与科研目标结合起来,甚至与发展旅游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在深海领域,长三角地区已经在走这条路了,比如,前段时间下水的向阳红10号科考船就是由一家民营企业负责建造的。因此,我们也希望,未来青岛的企业也能参与进来。”
对于岛城市民来说,国家深海基地建成后,将成为青岛深海科普教育基地。据了解,国家深海基地正在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开放日,让普通百姓有机会现场体验蛟龙号的风采。“青岛作为我国海洋强市,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国家深海基地既有义务,也有责任让青岛市民们更加了解海洋知识,提高海洋意识。国家深海基地的规划中,也将向公众开放列为主要工作之一,未来,我们计划把深海基地打造成青岛的新名片,让外地游客来青时,在开放日都到深海基地参观。”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直东说。
李直东介绍,今年底深海基地竣工后,“蛟龙”号将在此安家。文/图 记者 乔秀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