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茶业口镇温峪小学:8个人的苦乐坚守

2014-05-17 05:50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学校虽小,但学校的一切教学秩序全部按正规学校执行。

  

  一个生僻字两个人都没拼写正确,全班所有同学受罚背课文。

  

  下课铃声虽然和城里的学校有些异样,但学生们的欢乐却是一样的。

  

  全校两间教室加起来不超过8米宽,8个人的心也一定离得不远。

  

  冬日里教室冷如冰窖,教室取暖和老师的午饭都靠这只小炉子。

  

  三分钟就能组织一次全校运动会。

  

  春天来了,温峪小学全体师生出行踏青,一个都不能少。  

  □记 者 李 勇

  通讯员 高留声 报道  下课的钟声一响,早已等得不耐烦的高唱就和同学像兔子一样从教室里窜了出去。下节课是三年级的体育课,高唱要和同学比投篮。不到十秒钟,全班同学就在操场集合完毕。比赛场面不热烈,也无人喝彩,只有两个参赛者互不服气的拌嘴声,因为高唱他们班只有两个学生。 

  莱芜市茶业口镇温峪小学坐落在大山里,周围的上温峪村、中温峪村和下温峪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最多时学生达到百人。前几年实行并校后,大部分孩子都去了路途较远、规模较大的学校,这里就剩下了6名学生。二年级4名,全是丫头;三年级2名,都是小子。这些孩子的家长大部分都在山外打工,难以每天接送。教育部门充分考虑了这些家庭的具体情况,所以这所加上老师共8个人的小学得以保留。

  两位老师分别叫崔纪祯、朱俞庭。58岁的崔老师已经在温峪小学呆了十几年了,年龄越来越大,学生却越教越少,这让他内心难免落寞。五大三粗的朱老师因为经常在学校唱黑脸,学生们有些惧他。身居大山,疏于交往,40多的朱老师至今未娶,他已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对两位老师来说,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年复一年的寂寞和单调中无怨无悔地坚守。而对于还不太懂事的孩子们来说,在这样一个缺少校园氛围的环境下学习同样是一个考验。

  学校看似袖珍,但教学要求却和大学校完全一样,老师要求严,孩子学习也算认真。但这种环境下教育好孩子也不容易。比如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老师就要费不少心思,让孩子们想,让孩子们做,努力想象着集体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存在。

  受条件所限,打打电脑,玩一场篮球、足球对于温峪小学的全体师生来说都是很奢侈的事情,他们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学校能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和一台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电脑,课余的时间就不用天天疯跑了。

  今年暑假后,三年级的两个孩子也要转到山外的学校了,之后会有两个孩子入校读一年级,学校生源依然保持平衡。其实不管有什么变化,都不会对学校和两位老师带来不平衡,因为不管什么情况,他们都会在这里继续坚守。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