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教我唱京剧

2014-05-24 05:50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孩子们在本村大集表演《苏三起解》。[upload]/201405/12_12_0221.jpg">

  同一个动作,李式广老两口会带着孩子们练上许多遍,旁人看似单调,他们却乐在其中。

  李式广打着拍子,跟票友们排练传统名段《苏三起解》的锣鼓伴奏。[upload]/201405/12_12_0223.jpg">

  路兴銮在指导学生压腿,虽然平时对孩子们疼爱有加,练功时却要求十分严厉。

  课余时间,李式广在村旁的河滩上捕蛏子补贴家用,他捕蛏打鱼每年能收入近万元。  □记 者 卢 鹏 徐 明 通讯员 高士东 王 晓 报道  临近"六一"儿童节,滨州市无棣县宋王村小学的康如晓、路玉茹等4个小姑娘成了文艺演出的红人。老师学生都知道,宋王村有位爷爷教她们唱京剧,学铁梅,扮苏三,已经唱得有模有样。农村小学生会唱京剧,真是挺稀罕的。

  她们的爷爷叫李式广,是无棣县埕口镇宋王村人,他和老伴路兴銮今年都已年过70岁。2011年春,平时爱好京剧的老两口在宋王村组建起无棣县第一个农村戏曲联社——宋王益民曲艺联社(也叫李式广戏曲联社)。3年来,李式广夫妇发挥自身所学,免费授徒,教农村青少年唱京剧。老两口还经常义务接送孩子上学,照顾孩子吃住。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他们是孩子的亲爷爷、亲奶奶。

  "原来我‘三高’(血压、血糖、血脂),走起路来就像赵本山学的那个‘吴老二’。"问起贴钱办戏社的原因,李式广一下从座位上蹦起来,弯腰曲腿,手掌向下,学了个"吴老二"的样子。接着他挺直腰杆抬起头,拍着胸脯说,"看看现在我这身板。教孩子们唱戏,整个人都精神了,身子骨也硬朗了。"

  李式广说,他的孩子在南方做生意,供养老两口,吃穿不愁。但原来他老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没事干的时候,想起了年轻时天天唱的现代京剧样板戏,他和老伴就是在唱样板戏时结缘的。"京剧是国粹、瑰宝,我们不光要自己唱,更重要的是把它传承下去。"李式广说,他看到新闻上许多领导、专家都强调过京剧的传承,说京剧要从娃娃抓起。于是他有了办戏社教孩子唱京剧的想法。

  宋王益民曲艺联社在宋王村中心的商业街上,左右对面都是商铺饭店。戏社的房子如果租出去,李式广每年至少坐收1万元租金。除了教孩子们唱戏的时间,戏社平时就是老票友们欢聚唱戏的地方,老两口不但不收钱,还经常管茶管饭。这一反一正,要算经济账,老两口可是"赔大发了"。"有钱难买高兴。"李式广拍着老伴路兴銮的手说。"最大的困难不在钱上,最难的是原先人们不认我啊……"提起过去的3年,李式广老人皱着眉头,声音有些哽咽。农村许多家长还是老观念,觉得唱戏的是"戏子",没前途,说他老两口是"魔怔"了。有的很有天份的孩子跟着他们老两口学京剧,学了没几天被家长拧着耳朵揪回去了。

  天下的事,最怕认真二字。老两口熟悉样板戏,但对传统京剧也比较陌生。他们通过光盘等名家名段的影像资料边学边教边琢磨。最早跟他们学的学生路文慧,李式广觉得她有天分,天天接送上学,中午到路文慧家,路文慧母亲给孩子做饭,他就帮着照看路文慧的小弟弟,路文慧吃完午饭,李式广送她到学校回到自己家再吃午饭。遇到孩子家长没空照顾她时,李式广老两口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吃住。这样,孩子家长不再反对她跟李式广老两口学京剧。

  2013年,路文慧和王丽君考取了山东文化艺术学校。待到送孩子进了学校,家长们才回过神来,一再感谢李式广夫妇给孩子谋了个好出路。为了让孩子们练胆,李式广老两口还定期带着孩子们到周边村镇的集市上演出,戏社渐渐有了名气,去年,他们应邀参加了滨州市春晚的演出。

  "外乡镇的孩子也有报名的了。"李式广高兴地说,现在有周围碣石山镇、北海新区等地方都有学生家长联系他想让孩子跟着学戏。这3年,李式广夫妇免费教过京剧的中小学生有40多人,他们还发展京剧票友50多人,无棣县城的一些京剧票友也定期坐公交车到宋王村拉弦唱戏。

相关阅读

爷爷教我唱京剧 大众摄影 大众日报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

返回新闻中心

热点新闻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商讯

公告>

频道推荐

山东 | 青岛

互动

社区 |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