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旗风暖名士狂——老青岛酒楼中的名人踪迹(图)

2014-05-20 09:3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刘宜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青岛一时成为逊清遗老的世外桃源,他们带着金银细软 、古董字画、厨师仆人移居青岛。在他们的记录中,可见彼时青岛的饮食风情。1913年,客居青岛的吴郁生向叶昌炽介绍青岛的地理环境和饮食状况:“海滨疏旷,咸风扑袂,冬无凛寒,夏无酷热,宜于卫生,尤宜避暑。惟赁庑不易,十金一椽,尚非精舍;粮食鱼菜,皆自沪往,其值约高十之三。”

  大批逊清遗老的到来,拉动了青岛的酒楼消费。他们平日的宴会,讲究精馔,形成一幅生活奢侈的景象,并流传颇有声名的“遗老菜”。显然,逊清遗老、失意政客在青岛生活,是促进青岛餐饮业繁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人物社交广泛,交往密切,高档次的酒楼饭庄应运而生。很多青岛的餐饮业的老字号就是在这个时期扬帆起航,比如闻名遐迩的顺兴楼。

  曾任晚清礼部侍郎的王垿到青岛后,青岛没有酒楼,酒肆则四处可见,王垿为档次不高、缺少特色的酒肆苦恼之际,“某日偶至一处,见窄门独人,姑入小饮,其烹饪之味,酷似京中鸿兴楼”,经过询问得知店主李某竟然是鸿兴楼学徒,艺成后来青岛创业,但没有资金“困顿不振”。王垿便倡议集资,最终使顺兴楼在北京路“谦祥益”旁边开业,成为当时的高雅酒楼。顺兴楼横空出世,成为青岛餐饮业的龙头。因为有王垿等25人在顺兴楼定期举行生日会,所以很有名气,但这25人名单至今不详。想来名单中包括的都是逊清官员 、文人墨客、商界名流。

  梁实秋在青岛期间,处处留心青岛的饮食、食材、酒楼、菜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翔实而生动的记录。比如,国立青岛大学的“酒中八仙 ”,在顺兴楼聚会豪饮;比如,中山路德国人佛劳塞尔开的西餐馆,牛排和啤酒当为青岛最美。顺兴楼的名肴“爆双脆”、“锅烧鸡”、“氽西施舌”、“珍品乌鱼蛋”、“黄鱼水饺”都是梁实秋念念不忘的。

  顺兴楼是山东馆子,拿手的是鲁菜,厚德福是河南馆子,主打豫菜。厚德福的招牌菜是清炒或黄焖鳝鱼,瓦块鱼、鱿鱼卷、琵琶燕菜、铁锅蛋、核桃腰、红烧猴头……都是独门手艺,而新学的焖炉烤鸭也是别有风味的。从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大致勾画出青岛酒楼饭庄的图景。青岛大学的酒中八仙轮流在这两个酒楼聚餐宴饮。有一次在厚德福聚餐,吃铁锅蛋时,赵太侔建议外加一元钱的美国干酪(cheese),切成碎末打搅在内,果然汤味浓郁不同寻常,从此成为定例。

  上世纪30年代的青岛,中餐西餐荟萃互补,恰好契合了这个城市的特色,中西结合。西餐与中餐,西式点心与中式小吃,啤酒与黄酒,咖啡与茶……恰如欧韵青岛之中,有天后宫和水族馆等中国特色的建筑点缀,形成了青岛海纳百川的饮食特色。

  老青岛的酒楼饭庄,大多数在历史的剧烈变动之中消逝了。而涵养青岛文化命脉的客居名人,风流亦随着历史的晚风消散了。借助各种文献记录缅怀舌尖上的青岛,依稀看到酒旗风暖名士狂。穿行在灯火辉煌的城市,那些消逝的人,如同远在天空的星辰,仿佛深情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城市里饮食男女的人们……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