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校领导、两位老师、两个大学生志愿者,带上一桶花生油,李沧区特教学校的
送教上门队伍就组建出发了。据悉,他们几乎每月都会到学生家里来一两次送教上门。校长孙健说,学校面向李沧区招收弱智学生,部分学生因病情严重有时须在家中学习康复,学校就创设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送教上门。5月18日,全国助残日,送教队伍来到了学生小源家中,记者跟随体验了整个过程。
在路上,送教队伍向记者介绍说,小源从三四岁的时候被查出患有自闭症,这么多年小源虽然也做了一些康复,但是病情还是比较重。起初也在学校呆过一段时间,但是因为他有自虐和暴力倾向等,最终学业难以为继。小源家的条件不是很好。“他奶奶刚动了一个大手术,早就照看不了孩子,孩子父亲只能辞职在家照看孩子,一家人就是孩子妈妈在外工作。”因此,每次送教上门时 ,老师们都会随手带桶花生油或者其他生活品。
“老师,快请进,刚孩子还念叨呢。”小源的奶奶、爸爸热情把送教队伍迎进门,而躲在爸爸身后的小源悄悄看着来人。“小源,快看看谁来啦,快叫老师。”“老师好。”虽然目光躲避着,但小源口齿不清的一句问候,还是让老师们很感动。
到了家里,送教队伍也是分工明确。随行的孟老师边引导着小源做一些动作,边跟他爸爸聊着孩子最近的情况。而一下来了这么多人,小源似乎很兴奋,一会爬到床上,一会又躺到地上。突然“砰”的一声响起,让毫无准备的记者吓了一跳,原来小源过于兴奋用手狠狠敲了一下家里橱子。不过,孟老师倒是司空见惯,仍耐心引导小源安静下来。等孩子好不容易安静下来,老师再拿出准备好的书本,教小源知识,“早上好,用英语怎么说来着?”
另一边学校的韩主任则拉着小源奶奶唠起了家常。手术后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家里最近有没有什么困难?当然话题也离不开小源,有没有惹祸,表现如何?“真是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整天面对孩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能过来指导我们 ,我们非常感谢。”看着家里破碎的玻璃以及损坏的家具,小源奶奶说,看着孙子这个样,自己心里也是堵得慌,跟老师们聊天,听他们宽慰一下,心里也能更好受一些。
孩子的一句“老师好”,家人的感激让老师们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刚开门一只鞋迎面就砸我头上了,今天孩子就表现好多了。”孟老师说,这些孩子虽然特殊,但永远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相信只要系统学习、康复,还是能让孩子更好“成长”。
孙校长说,像小源这样需要送教上门的孩子还有五六个,学校能做的就是,孩子在九年的时间里学会独立,尽可能能够照顾自己。“尽管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尤其是对于这些病重的孩子,需要家长、社区一块配合好。所以送教的时候,老师都是准备两份教案,给孩子一套老师一套。”文/图 记者 尚青龙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