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看病中心"的称谓并非美誉

2014-05-22 05:50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 吴学安  据5月2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调查显示每天多达70万人次患者进京求医问药,北京已成为"全国看病中心"。这些患者纷纷涌向北京,不外乎因为北京的医院高度集中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高水平的医生。变成"全国看病中心"也不全是北京主动选择的,很大程度上是长期以来大量优质资源涌入的结果。

  自医改启动以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弱的步伐,虽从未曾停歇过。但目前仍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大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在北京三级医院就诊的病人中,起码有30%~40%并非疑难杂症,不应到三级甲等医院来就诊,在基层医院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河北一些家庭孩子患感冒都跑到北京儿童医院来看,这实际是一种资源浪费。

  医生是最核心的医疗资源,就医者不惜成本代价进京,吸引力来自优质的医生资源。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看病中心",当然与北京集中了相当的医疗资源有关。"全国看病中心"传递的信号是,在质量上,最好的医生北京有。在数量上,北京的好医生资源足够丰富。由于京城与邻近地区医疗资源布局严重不均衡,导致医疗秩序不够合理:一方面,医疗资源质量地区差距较大,导致大量外地病人到北京就医;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体系不够完善,医疗资源紧张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

  "全国看病中心"的称谓并非是美誉。眼下,全国最优质的医资就集中在北京几所大的医院。如果各地不能均衡发展,全国13亿多人口,就是北京再多建几家医院,也难容全国的病患去治病。要化解这种矛盾,必须有医疗的均衡发展,不只是把医院做得更漂亮,评上所谓的高等级,关键在医资力量的均衡发展。就基层来讲,当下缺乏大量有资质的医生,有数据表明,现在医生总量估计有300万,其中有一半医生是本科教育以下水平。从数量上来看,中国的人均医生数在世界排名120位之后。在这种大家普遍吃不饱饿肚子的状况下,北京是储"粮"最丰富之地,想不成为全国看病中心都难。若全国各地都有优质的医资,谁也犯不上大病小病都赶往北京去看了。

  基于国内的医疗资源而言,相比过度集中于大城市,更大的问题或许是整体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分层次医疗服务体系的缺失或不健全,以及医疗保险对就诊的分流作用不大。如何破解"看病中心"?主要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促进医资力量的均衡发展,一方面,要有人才的培养。一位医生的医疗水平,不仅建立在其学校的知识储备,还与实践经验有关。要加快对各地医资的培养,有必要给低级别医院的医生更多的进修学习的机会,让其回归之后提升医院的医资水平。另一方面,要推进医资力量的均衡发展,各地要主动吸纳人才,形成相应的引才机制。促进大城市优质医资力量向周边地区疏解,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相关阅读

观点 大众日报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