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小碗竟是宝贝 14年时间500元身价涨60倍

2014-05-28 07:55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3

  最初也曾“交学费”买七八万元的假货


  除了陶瓷器具,马爱军也非常喜欢玉器,而且对玉器颇有研究。“我看玉器真假,基本上是100%。”他颇有自信地说。但“黄金眼”的炼成,背后却有着惨痛的经验教训。

  1997年,26岁的他机缘巧合与一位玉器研究者结缘,并拜师学艺,便痴迷于玉器的研究。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尽管有师傅“带路”,但马爱军在收藏的道路上仍然交了不少“学费”。

  从1998年到2000年,他在青岛古玩街的一个商贩手中,先后买了一二十块古玉。但之后拿到北京,经权威专家鉴定,全是赝品。“当时真蒙了,花了近10万块钱啊,2000年在青岛二十几万就可以买栋百平米的大房子。”现在回忆起来,马爱军还是有些心疼。当时工资低,这次亏掉的是他两年来的工资加上在外兼职赚的钱。

  “错了,就是错了。”马爱军说,他没有执迷不悟无法相信买错“宝贝”,而是痛定思痛决定潜心研究真假古玉的区别。每天拿着放大镜,翻阅各种图书,将真假玉不断地比较分析,终于找到了窍门和“感觉”。

  “上世纪 60年代中期之前的玉,都是人工打磨,不计时间成本,通过兽皮竹子等擦得油光发亮细节之处精益求精。而之后机器造的快成品,尽管相似度很高,但细心看,终究会找到边角粗糙之处。”马爱军说,玉质、造型、纹饰、沁色、工艺是判断好玉的五个方面。

  ◎新闻延伸

  “马路淘客”变身“鉴宝师”

  同治年代古董当盐盆

  马爱军在亲朋好友们之间也小有名气,很多人都会邀请他看看家里的“宝贝”。

  据马爱军介绍,2003年一位朋友邀请他到乡下的奶奶家,看一只土里挖出来的银碗。鉴别后银碗没什么来头,但马爱军发现了另一宝贝——水仙盆。当时老人觉得挺漂亮,就将水仙盆作为盛盐的容器放在灶台上。“我一看那花色和雕工,就觉得是清朝晚期的东西。”马爱军说。朋友一听,水仙盆是个宝贝,立马洗干净收藏了起来。

  和田玉鼻烟壶成玩具

  有了“黄金眼”,就会发现有趣的一面。一次马爱军去孩子的同学家,看到家里小孩在玩的一个东西——鼻烟壶。而这个鼻烟壶经他看是极为罕见的和田玉所制,看年代是清朝达官贵人所用,市场价值在10万元左右。

  “千万别弄裂了、碎了。”马爱军提醒说。因为不认识,这么贵重的东西当成小孩的玩具,也是一件趣事儿。

  ◎相关链接青岛市收藏概况

  据了解,我国目前共有超七千万人在玩收藏,那青岛占多少人呢?这个暂时还没有权威的数字统计。但通过鉴宝会的数字可见一斑,青岛一家拍卖公司的陈先生曾经参与策划过鉴宝会,邀请国内知名鉴宝专家来岛城鉴宝。参与鉴宝会的人需要缴纳200元的报名费,上百元的报名费已不是小数目。但周六周日两天活动,每天参与的就有上千人。

  “青岛玩收藏的人也很多,主要分为专业和业余爱好两部分。藏品还是以书画为主。”陈先生介绍说,青岛十五大街古玩城去年 9月份试营业的时候,就吸引了不少市民。还有很多市民拿着家里的宝贝过去找人辨真假。

  “搞收藏的人多了,水平也参差不齐。市民想鉴别古玩字画,还是找对口权威专家比较可靠。”他提醒市民。收藏可以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但不能抱着赌博的心理,患得患失反而就失去收藏本身的乐趣了。

  文/图 本报记者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地摊小碗 宝贝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