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楼处“瘦身”不是个别现象 “以前售楼处一般选在项目底商 、物业用房,装修也很讲究,购房者可以在现场了解到很多楼盘信息,可以看样板间对产品产生直观印象,还可以在工地上转转了解工程进度。”克而瑞信息集团高级分析师张斌说,现在很多售楼处一改富丽堂皇的形象,更多地做到简约实用,现在售楼处“瘦身”不是个别现象。
售楼处“瘦身”,说明硬件方面变得低调,实际上,售楼处营销人员配备也在缩减。“以前一到售楼处,几个置业顾问围上来,至少专人详细讲解,现在经常是‘一对多’,像景点的导游。”市民李先生说,“一些售楼处的职业顾问都是兼职,一问三不知,业务太差了。”
“ 可以说 ,营销费用是全面缩减的,能省就省。”一家房企的项目负责人商先生说,“去年楼市好光景一去不复返,几乎所有
开发商都减少了营销支出,包括广告投放、印刷物料以及售楼处运营成本 。”
“需要指出的是,市区主干道旁边想盖栋售楼处,主管部门开这个口也很难,因为开盘时可能来几百人,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张斌说,还是租个房子方便。
原因分析
售楼处卖房功能日渐弱化 一家不动产顾问机构副总经理辛先生说,现在银行开发贷卡得死,条件审核非常严格,很多开发商贷不到款,只好把土地和房子再抵押一次。“钱还是不够用,只好通过民间借贷来融资。”辛先生说,在这种情况下,房企普遍过上了紧日子。同样,购房者贷款同样困难,没钱买房,楼市降温。开发商回款慢,便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加快资金回笼,而越降价便越加重观望氛围,房子卖得更慢,房企更加缺钱。“陷入了一个怪圈。”
“以前行情好时,开发商还盖好6栋,先卖4栋,现在巴不得有多少卖多少,捂盘惜售的很好了。”张斌说,“另外,开工减速了,不急于推向市场,减少成本。经历了去年的疯狂成交,很多开发商砸钱拿地,土地储备了不少。今年拿地激情完全是另一种光景,成交少了,溢价率下来了。”
实际上,在开盘前开发商都是比较缺钱的,开盘后一到两个月,到账的钱还非常有限,开发商的资金压力无法得到有效缓解。于是,在市场不被看好时,开发商不敢多砸钱到营销环节,而这段时期,恰恰是需要卖力推销的时间节点。“几天来,一家房企大鳄搞降价,居然通过请人上马路举牌子的低级营销手段,这种方式是最省钱的,不过大多数开发商好久没用了。”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的张经理说。
从建设到装修一个颇具规模的售楼处,需要花多少钱?一名业内人士以中海银海一号和诺沙湾的售楼处为例,称这一个售楼处需要3000万元。欢乐滨海城近日一个售楼处卖了6000万元,这些售楼处堪称“土豪”,在楼市火爆的时候,这些售楼处成为被模仿的对象。而在今年,大量售楼处只是仅仅租用一间商铺,一年只需要花费 50万到100万的租金,再上档次,也难超过200万元。
“瘦楼处”的大量出现,其实是偶然中的必然。说是偶然,那是因为碰上了这个楼市“小年”,开发商必须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而深层次的原因,是来自线上的冲击。这和大量商场、实体书店的衰落如出一辙。
“售楼处不再是置业顾问和购房者的精神堡垒,现在购房者更多地通过网站了解楼盘信息,参加团购、秒杀活动,售楼处的卖房功能明显削弱了。”不动产顾问机构的副总经理辛先生说,以前卖房子的渠道很少,太过依赖售楼处,现在连开盘都不一定在售楼处,它就渐渐地演变成一个体验店。“开发商也更多地把钱分流到了网络,建设好网上售楼处,实体店虽然会长期存在,但肯定要压缩规模。” 文/图 记者 刘乐芳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孙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