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及家长谨防"花钱求学陷阱" 当心八类诈骗

2014-07-18 11:1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都市报7月17日讯(记者 高晓飞) 全国高考落下帷幕,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生怕孩子升学不顺利,托熟人、找关系,希望能让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上个好大学、好专业。求学成为暑期“热词”,同时也成了各类犯罪嫌疑人瞄准的目标,他们纷纷设计骗取考生家长钱财。对此,东港公安部门专门梳理总结了这一阶段多发的各类诈骗案件,提醒有需要的人群提高警惕,在求学求职过程中,去伪存真,辨明真假。

  去年7月,市民陈某经人介绍认识了何某,何某称只要交15万元就可以保送陈某的儿子到北京某军官学校上学,同年8月26日,陈某交给何某15万元钱。事后陈某发现自己儿子就读的并非所谓军官学校,而是一所普通成人高校。

  在读大学生郭某为了帮高考失利的弟弟樊某圆大学梦,在QQ聊天时认识了一个网名叫“龙翔天下”的人。此人称手上有各种内部指标,只要肯交钱,包进各类院校。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龙翔天下”答应樊某先交2000元定金,但樊某交了钱后,“龙翔天下”却马上消失了,手机很快也停了机。

  记者根据往年发生的高校招生录取诈骗案件,总结分析了犯罪嫌疑人惯用的8类诈骗伎俩。

  1、网络虚假信息诈骗。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等散布虚假招生信息,发放邀请函,擅自组织部分不正规学校举办所谓高考招生“咨询会”、“说明会”,欺骗考生及家长前往,收售门票费、中介费等。

  2、吹嘘自己神通广大。骗子通常装扮成某高校的招生负责人、招办工作人员,声称自己能通过关系弄到“内部指标”只要交钱 ,即使分数不够也可入学;或谎称可保“专升本”,以此专骗一些分数达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考生。

  3、混淆招生类别敛财。由于高等教育的形式越来越丰富 ,一些招生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交钱就能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实际上并非普通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学校。

  4、伪造、假冒公文行骗。冒充高校招办工作人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伪造几可乱真的录取函,上面盖有“公章”,并有“录取编号”,以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嫌疑人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以骗取钱财。

  5、利用查询录取信息时间差。一些不法分子以“帮忙”为由,获取考生的报名号、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和密码信息后,利用考生信息渠道不畅而产生的“时间差”,赶在考生之前获取录取信息。这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他们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声称是自己找亲戚朋友、花钱疏通关系后考生才被录取的,向考生和家长索要“活动经费”。

  6、打着自主招生幌子。目前不少学校经过批准都在进行“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试点,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目光转到了自主招生上,声称可以利用自主招生录取分数较低的考生,让家长误以为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

  7、假冒招生人员。假冒省高招办工作人员或高校招生老师,以“录取函”、“预录取通知书”、“入学批准书”等虚假材料,或假冒军校领导、军队高级干部等身份,怀揣“部队院校招生录取介绍信”招摇撞骗。

  8、利用特长生加分行骗。一些不法分子声称可以通过关系将考生以特长生的名义“办”进高校,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考生 求学 日照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