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东大学的志愿者张恩浩弹起吉他,吸引了一堆孩子围坐在他跟前。本报记者邓兴宇摄
放假有的孩子难回家
就跟着校长蹭饭吃 刘传玺不止一次想把每学期600元的生活费涨到700元,他想拿多出来的100元给孩子增加营养,其实这100元摊到每个月里,数字已微乎其微,但他仍然犹豫一番后放下,放下又有些后悔。
这所成立于2004年的
留守儿童学校,从建校伊始就艰难求存。校园曾被用作养鸡场养猪场,而之前
菏泽市也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探索,成立当年,刘传玺只招到38个学生。
不过学生数量的迅猛增加很快就远超刘传玺的想象。随着当地人外出打工越来越多,被送进来的孩子一度达到400多名,生源也不再局限于附近村庄,还有远在巨野、鄄城、济宁、枣庄的留守儿童。
这几天,一位扬州的父亲不断给刘传玺打电话,希望把儿子送来,“给多少钱都行,只要你能把孩子看好,我在广州打工,管不了他呀。”这让刘传玺很为难,他想不通,怎么短短几年,大人们就都出去打工了,留下孩子没人管?
刘传玺接收过鄄城县的一名留守儿童,孩子叫张称心,来的时候10岁,爷爷刚去世,父母在陕西山区修房子。妈妈把称心送来时,只留下500元钱,然后一个学期都没再来过。别的孩子在学校一住一星期,而张称心一住就是一学期,周末学校没人了,他就跟着刘传玺一起吃饭,刘传玺有事,他就跟刘宪喜搭伙。天寒地冻,刘传玺需要自己花钱给称心买衣服鞋帽,小贩就开玩笑:“刘校长,你又生了个儿子呀?”刘传玺只能笑笑。
整整一年,只有到了春节,母亲才来接称心回家团聚。平日里,张称心就这么跟着两位刘爷爷生活。有一天,刘宪喜带着他去参加乡亲的婚宴,吃完饭后不见了称心,刘宪喜急坏了,和刘传玺一路喊着寻遍了村里才找回来,原来称心吃饱饭自己溜出去玩了。从来不打学生的刘传玺,忍不住朝称心屁股上狠狠扇了一巴掌,然后哭了。
照顾这些留守儿童,是责任,也是良心。这分良心沉重到刘传玺每次接起家长询问入学的电话,都会好一阵难过,不敢轻易答应。
刘传玺曾想过办一个远路程留守儿童班,面向全国招生,平日里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学习、生活,周末则领着孩子在菏泽转转,但经过这十年的坚守,他觉得这个梦在现实中太难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