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药”何以成了要命的“毒”?

2014-09-03 10:1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邓海建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9月2日发布公告称,我国居民用药安全存严重误区。每年我国约40万人因医疗损害事件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为不安全用药所致。一份来自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近9成受访者表示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超过3成受访者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9月2日新华网)

  人均吊瓶数远高于国际水平、抗生素药物泛滥成灾……凡此种种,都指向用药安全话题。数据显示,“吃药死”的风险竟然4倍于交通事故,这样的现实确实让人凛然。那么,救命的药,何以成了要命的毒?

  于这个问题而言,说得最多的,就是患者的健康素养问题。有专家对去年“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的结果做了解读,170万参赛者中能够答对全部10道题的仅为11%,9成人群对用药常识一知半解,整体形势令人担忧。吃药的患者不把好“进口关”,好像确实难逃其咎。不过,这样的逻辑,显然规避了两个前置性责任:一是医疗部门的职能责任,二是医药交易中的市场责任。

  有人说,抗生素滥用是患者有选择偏好,但如果医生能科学解释、告知风险,并且将抗生素利润框定在合理范围内,滥用的冲动从何而来?今年8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发出《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晒”出在门、急诊中53类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清单。应该说,这样的尝试,较之于泛泛而谈的呼吁,更有助于逆转用药风险。

  至于市场中流通的各类药品,在缺乏合理监管的语境下,既在救命,也在害命。今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来,包括处方药可在网上销售。但令人担心的是,线下的处方药早就“去处方化”了,网上当真流通起来,处方还会成为用药安全的防火墙吗?

  安全用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共同话题。比如在美国,每年有150万人因用药错误损害健康,甚至有10万人因此死亡。因此,用药安全显然不只是患者素养那么简单。也许,将危险的用药方式与流程都关进“制度的笼子”,在此基础上提升国民的健康素养,用药安全的问题才会真正纾解。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救命 要命 邓海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