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室里没了土特产 中秋节前看社会风气实变

2014-09-06 09:38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车辆虽多,但外地车没有明显增多;客人购物的多,但没有到单位送东西的;街头巷尾从外地车往本地车倒土特产的看不到了——9月5日上午,出租车司机胡家涛向记者这样描述他中秋节前的感受。

  上午10点,记者在文化东路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在历山路与文化东路交叉口、历山路南口、燕山立交桥等处看到,各路口压车不过十几米,偶尔能见到个别外地车。开了五六年出租车的胡家涛感觉和记者差不多:“以前不查请客送礼时,一到过年过节,马路上那个堵呀,四处可见外地车辆。现在反腐动真格的了,没人敢收礼,也就没人敢送礼了。你看,基本看不到外地车辆。”

  记者在文化东路一高校宿舍区的传达室看到,传达室里有两份快件,但没有一份礼品堆放。来自菏泽的门卫张华明高兴地说:“今年中秋传达室真干净,再也不见礼品成堆了,我们也省心了。”记者又来到舜耕路、文化东路查看了三家省直单位宿舍的传达室,情况都出奇的一致,没发现一件礼品或者土特产。

  对此,胡家涛感受更深。他至今仍记得一个场景:有一年中秋节前,在一省直机关门口,有十几辆外地牌照的车停在那里,从车上卸下土特产,随后陆续装在开过来的本地车后备箱里。“每到逢年过节,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经常有乘客携带大量土特产打车,然后去好几个单位宿舍送。但今年没有遇到一位这样的乘客,街头上也没有见到从外地车上向本地车倒土特产的现象。”每天在大街小巷转,这几天胡家涛感觉特别忙。但他心里痛快:打车的乘客基本都是购物和办事的,不见送礼的了。“没想到,社会风气真变了。”他对记者说。

  下午4点,记者在文化东路与历山路交叉口看到,车辆较拥堵,一个红灯压车三四十米。记者数了数,五六十辆车里大约有一辆外地车。在此执勤七八年的交通协管员刘大爷说:“马上过中秋节了,车辆的确多了三四成,上下班时间路口比较堵。但很少能看见外地车辆。”

  “以前过个节,那真叫跑断腿。今年好了,这些事情基本都没有了。”李强感慨地对记者说。李强在省直单位开了十几年车。他告诉记者,以往逢年过节,总有不少来送土特产的,他都是开车给职工一家家送,真是跑断腿爬遍楼。“今年没人送了,我们这些司机也悠闲了。”

  赵萍是高校教师,她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往年这时候,总有学生来,带些瓜果梨桃之类的东西。吃也吃不了,扔了又可惜。这两年好多了,大家都知道不能送礼,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行了。”

  记者致电五六家星级酒店发现,有两家电话竟然没人接,已经歇业。一知名酒店的接待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不设最低消费,消费多少顾客自己把握,往年大酒店价格高企、包间难求的现象不见了。

    记者 吴允波

相关阅读

中秋节 社会风气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