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大集宜疏不宜堵 转型升级成必然趋势

2014-09-18 10:3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厉家庄子大集散场后,地面上一片狼藉。



    9月17日,《日照新闻》刊发了《城里人爱凑热闹“赶大集”》后,引起市民广泛关注。根据《日照市2014年城市建设计划》,今年港城将重点推进厉家庄子、前大洼等17个“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工程,城市大集的生存空间正在“缩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贸市场将成为城市大集的“升级版”,农贸市场还会向更高的贸易形式转型。

    大集冲击,农贸市场冷清

    “我一上午就卖了 3块钱的香菜,只要外面有集,里面就没生意。”15日上午,在厉家庄子农贸市场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营者表示。而在距离农贸市场不到50米的厉家庄子大集上,确实人潮涌动。同在新市区的厉家庄子村,但农贸市场和城市大集市可谓“冰火两重天”。

    17日上午,正是大集过去的第一天,记者再次来到厉家庄子的农贸市场,前来购物的市民还是稀稀拉拉,有的摊子上摆着满满的商品,却见不到老板。一位买菜的大姐透露说“大集过去第一天,哪有生意,都出去打牌、打麻将了 。”记者转了一圈,发现市场上50% 以上的摊位空出来,大部分门头房都没开张,其中由30个门头房组成的服装、鞋帽区,只有两家仍在苦撑着。据悉,这个农贸市场存在七八年了,但是经营状况一直很糟糕,主要是受到了厉家庄子大集“冲击波”的影响。

    厉家庄子大集存在20多年,附近的市民对它“情有独钟”,老百姓就认那个地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集市情怀”,就算村里设有农贸市场,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都不相上下,但市民们就是不愿意进去消费。与此同时,城市大集也改变了市民们的消费习惯,由每天去一次农贸市场、一周逛一次超市,逐渐演变为5天赶一次集。在经济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学习效应”,市民会逐渐适应城市大集的消费周期和消费形式,城市大集也会根据市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完善。

    一早上岗清理占道经营

    “每逢大集,我们中队的工作人员,在7点以前就上岗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说,“因为摊点一旦摆好,再清理难度大了。”

    城市大集适应了很多市民的需求,集市上的产品种类多,价格优惠,农产品新鲜丰富。但与城市大集相生相伴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每逢大集,周边区域车辆乱停、占道经营的现象十分严重。16日是秦楼大集,从10时到13时,集市旁边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停满了自行车、电动车、商贩们的面包车。还有许多开车前来赶集的市民,在附近无法停车,他们便就近停在机动车道上。尤其到中午12点,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放学,交通拥挤不堪,堵车持续40分钟。

    据了解,为规范大集秩序,杜绝占道经营行为,城管工作人员采取疏导为主的管理方式。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建议在城市大集附近设立停车场、增加管理人员、完善配套设施。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市民和摊贩们的素质,规范经营,文明消费。

    将“升级”为农贸市场

    记者查阅了《日照市2014年城市建设计划》,了解到日照市区现有城中村89个,今年将重点推动青岛路片区、北京路片区、菏泽路片区、福海路片区、山海天片区内的厉家庄子、前大洼、后大洼、营子社区等17个村居的拆迁和改造。城中村“缩水”,城市大集的交易市场必然缩减。

    “城市大集的‘升级版’就是农贸市场,这是必然趋势,而且阻力也不大,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刘刚教授说,因为城市大集5天一次,具有流动性,所以需要多块、大面积的土地支持。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价格会不断上涨,因而城市大集的固定成本就会迅速增加,从而迫使其转型升级。而升级的第一步就是农贸市场,之后会逐渐转向超市、商场等更为高级的经营体。

    城市大集转型为农贸市场之后,服务水平、产品质量等都会相应提升。“赶集的人会变成固定的经营者,不必每天奔波,相应的经营成本也会降低。”刘刚补充说。

    文/图 记者 陈平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