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瘦身” 90%被取消

2014-10-11 17:39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10月11日消息 今日,市政府就《青岛市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有关事项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记者了解到,市政府对本市现有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取消了原有的90.3%的前置审批,保留了37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仅占原有381项前置事项的9.7%。在《目录》出台后,建立目录动态管理机制、严格目录事项监督管理以及加强对后置审批事项的监管等配套措施,切实让这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真正让改革红利得到释放。

  市政府全面清理现有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 仅保留37项

  据了解,从今年三月份开始,本市严格按照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的法定要求,经过反复研究和合法性审查,取消了原有的90.3%的前置审批,保留了37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仅占原有381项前置事项的9.7%。凡未列入《目录》的,今后一律不得作为本市工商登记的前置审批事项。

  目前,保留的37项前置审批事项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关系人身安全、社会稳定的事项,不宜改为后置。比如,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经营等。二是由国家层面进行审批的事项,不能改为后置。比如,金融证券、邮政电信等。三是尽管日常审批量很小但应予以保留的事项。比如,生猪屠宰等。

  本次清理主要取消了有部分对市场准入影响较大的审批,如消防、环保、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开办娱乐场所等。对改为后置的事项,也进行了实施范围的缩减,如消防和环保两个全市数量最大的前置审批,在改为后置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仅对大的建设项目和公众聚集场所进行审批,小旅馆、小餐饮等"九小场所"不再办理该两项前置审批。

  《目录》出台激发市场主题活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据了解,《目录》出台成为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不仅理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且有利于政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本次清理,改为后置的事项中包括企业资格资质审批57项,住所审查4项,特殊经营审批90余项,大大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玻璃门”、“弹簧门”现象。预计年底前将再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同比增长33,以每户平均创造3个工作岗位计算,将解决45万人的就业问题。

  工商登记前置该后置,实行“宽进严管”

  《目录》出台是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的内在要求。随着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的实施,要求政府部门转变监管方式,实行“宽进严管”,实现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宽准入严监管”转变。

  一方面,市政府各部门不能自主设定行政审批,特别是不能自主设定工商登记的前置审批,各类审批事项必须依法进行,有利于建立规范统一的市场规则,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在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的同时,政府的职责要从以审批为中心转向以监管为中心,有利于强化市场监管的责任,改进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促进行业自律和社会管理,引导企业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目录》出台后的配套措施

  建立目录动态管理机制,下一步,本市将建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减少前置审批事项。近日,中央编办、工商总局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两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项目基础上,将剩余的75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对外征求社会意见。市编委办副主任姜兆义指出,这75项下一步征求意见将和这次一样,下一步这75项作为前置,其它都不作为前置。

  严格目录事项监督管理,按照规定,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明确新设的工商登记前置许可事项外,其他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都不得再设置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审批。我市将加强对《目录》出台后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执行情况的监管,对擅自增加工商登记前置许可事项或变相实施前置许可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加强对后置审批事项的监管,工商登记前置改为后置以后,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制定本部门的后续市场监管办法,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管机制。工商等部门采用"菜单式"管理方式,及时将各类企业信息在"青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上向社会公示,告知相关部门进行后续的审批监管。经营者在取得营业执照后,也应当将是否取得许可经营情况及时在平台上进行公示。未依法取得许可而从事经营活动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广大市民发现未经许可擅自开展经营活动的,可以向审批机关举报,由审批机关进行查处。

  文 马玥

   [编辑: 董芳]

相关阅读

工商 审批 目录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