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斯传 从2012年春节的“宰客门”,到安徽老人因遭遇旅游陷阱给海南省长写投诉信,再到去年曝光海南旅游乱象,潜水拒绝交钱拍照将“受憋刑”等等,三亚旅游乱象一直被舆论关注,三亚官方也多次表态要大力整改。但是,国庆假期记者的体验调查表明,这里的宰客乱象依旧猖獗。 媒体和舆论再次将关注的焦点对准三亚,不是像三亚某官员之前所说的“恶意攻击三亚”,而实在是因为三亚俨然已成景点宰客的“典型代表”。面对“国际旅游岛”被坊间评为“国际宰人岛”,面对国内游客“去三亚不如去东南亚”的说法,我们的感觉不是幸灾乐祸的快感,而是恨铁不成钢的心痛。
宰客问题在三亚依然是严重的,不诚信的行为体现在方方面面,并最终以出奇昂贵的价格呈现——除非官方对“宰客”的定义与公众不同,依然坚持认为“价格过高”不是问题,只要明码标价又有消费者签字,就不算欺客宰客。
重视游客的体验和感受,将游客的满意视作比“吸金”数字更高的追求,这是“国际旅游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事实上,对于价格的高与低,理性的游客自有判断,也不会无端苛责,关键是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并与良好的服务水平相匹配。在这一点上,三亚需要对比的对象,不是国内的同类景区而是国际的同类景区,资源得天独厚且被冠以“国际”之名的三亚,应该立志成为国内景区的榜样。
基于此,媒体的曝光也好,游客的投诉也罢,有关部门其实应该对此心怀感谢。这些“衣食父母”,不只是旅游市场秩序的真切体验者,同时也是最终评判者;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旅游市场良善秩序,最可依靠的重要建设力量。与游客站在一起,重视每一起投诉,宰客问题没有治不好的可能;反过来,与金钱站在一起,满足于“一次性买卖”,将投诉视为“恶意攻击”,宰客问题更没有治好的可能。治理宰客问题,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态度问题——频发文件鲜少落实,不能代表某种真实态度,却能真实代表某种态度。(作者系时评人)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