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关:碧桃雪松几重关 烽火烟云恍惚间(图)

2014-10-21 10:0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0月是最美的季节,而在青岛,提到10月最美的地方,恐怕熟悉青岛、了解青岛的人都会脱口而出——八大关。金黄 、墨绿掺杂着一抹深红,各种建筑身披彩色新装,色彩如跳动的音符,将八大关装扮得更美更靓。漫步八大关,银杏叶正在发黄,一对对新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留下幸福的容颜,也定格了美丽的风景。八大关有水清沙净的海水浴场,有一路一景的绿色景观,有风格多样的异国建筑,单单用“美”来形容,似乎单薄了许多。这里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被郁达夫称为“东方第一避暑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承载着太多的故事传奇,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而影视名人的身影让这里蒙上一层星光。本期,我们来到八大关,在绿海中畅游的同时,探讨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八大关的形成和由来

  八大关是指汇泉湾以东,太平角以西一片充满异国风情的建筑区,广义上的还包括太平角,而此处,我们主要以带有关名的十条路为主要聚焦区。是的,八大关里有十条以关命名的路,包括7个军事关隘3个税关(正阳关,临淮关和韶关),长城关隘(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宁武关和嘉峪关)占了 5个,函谷关和武胜关都是重要的军事隘口。

  翻看八大关的历史,一切似乎都是从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开始,这之前的八大关是什么样的呢?

  清朝末年,这块宝地隶属于即墨仁化乡文峰社的地界,只是,即墨土地广阔,以农业化为主的生产更重视粮食的收成,这里森林茂密,不适合大面积耕种,因此没有被重视起来,估计即使有零星的房屋坐落也都是渔民的临时居所。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以后,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小鱼山一带 ,并在中山路和小鱼山周围划分了欧人居住区和别墅区,准备在青岛这片土地上过上神仙般的日子。而此时的八大关是他们的狩猎区。曾经在房屋管理部门工作的原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姜岱积说,这里丛林茂密,特别适合打猎,是德国人的狩猎场。

  旁边是跑马场,后面是军事区,德国没有打算将这里开发成大规模的居住区,只是有了零星的建设(现存较少)。青岛文史专家鲁海曾因病在青岛疗养院休养过一年半,他根据医嘱每天都在八大关里散步两个小时,因此对这里的环境和历史也比较熟悉。他说,黄海路2号有一栋楼是德占时期建设的,上世纪80年代拆了 ,这栋楼是圣言教会的房子。

  时间来到上世纪20年代,一些官僚政客、豪门富贾等,按照本民族文化传统特色或个人意愿开始在这里建造庭院别墅,但总体上仍然为数不多。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人们对其他地方的规划往往是各抒己见,都持有保留看法,唯独对八大关的规划赞不绝口,到底有何玄机呢?

  记者于10月19日来到青岛市规划展览馆寻找答案。在“百年规划”中,记者看到,1929年,青岛设为特别市,大量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涌入青岛,作为“特别规定建筑区”的八大关迅速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当时在青的社会名流无不热衷于在此地兴建别墅,八大关的建设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形成高潮。1935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初稿》,借鉴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念,认为园林绿化规划是保持青岛“中国之最美都市”荣誉,实现居住和游览工程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一观念就被用在了八大关的建设上。方案正式施行,将青岛的居住区分为了四类,其中“湛山浮山一带风景优美之处”为特种住宅区,而“荣成路东一带”即八大关一带为甲种住宅区。

  八大关有十条关路,为什么被称为八大关呢?目前说法不一,有人说先建了八条路,后来才建成十条。还有人说因为其中的八条关比较出名,所以被称为八大关。事实到底如何呢?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在规划之初,八大关的最早地名除山海关路外都是使用山东地名 ,如静海路、临沂一路、俚岛路等。有人推测是因为山海关路最后建成,而青岛市档案馆的资料是这么说的:“特别规定建筑地第一期开辟之山海关等路路基工程,业于去年完竣。兹继续开辟第二期居庸关路、临淮关路、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正阳关路及荣成路与正阳关路相接处迤北一小段……嗣以该特别建筑地预定各路线内,尚有武胜关、嘉峪关、函谷关三路路基,未经开辟,于公地放领,及市面交通,均有不便,亟应从速进行。”(《工务纪要》1932年)这些文字清楚地说明,八大关七横三纵的十条关路是由南至北分三个阶段开辟的:第一阶段,1931年,建成山海关路;第二阶段,1932年,建成居庸关路、临淮关路、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正阳关路;第三阶段,1934年,建成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

  而且,当时也没有“八大关”的提法,而是称为“特别规定建筑地”。随着规划的持续实施、交通道路的不断完备,从这一时期开始,较大规模的建设活动陆续开展起来,至上世纪40年代中期,基本形成了当前八大关的格局。

  八大关路这一叫法最早见诸报端,是1948年9月12日青岛《民言报》刊载的一则征地广告,全文为:“征求空地。兹征求八大关路空地一段,愿出让者请拨电话接洽。”青岛解放后,八大关路最早的公文记载则出自1952年中共青岛市委的信函:“青岛八大关路及太平角一带近来业主(包括外侨和中国人)想出卖房屋的很多。”这实际上表明,“八大关”作为一个整体区域概念,在这一时期已经正式确立下来。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

  建筑是艺术,是立体的美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站在形态各异的建筑前,犹如响起精彩的乐章。

  八大关的特色,一方面是因为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主要的是里面的建筑特色。原青岛市文物局局长魏书训就说,八大关建筑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们不但没有破坏景色,还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正如刘白羽所说:“青岛所有屋顶都是红色的,极目望处,宛如碧波中荡漾着千万朵红玫瑰花,这红玫瑰花反转过来又衬托出绿色更加鲜明悦目了”。

  八大关中的小楼错落有致,依山而建,是东西方文化理念的交汇与对话。据悉,参与建筑设计的有俄 、英、法、德、丹麦、希腊、日本等24个国家。其中不乏中国中青年设计师的杰作。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建筑界正是中国建筑师的自立时期,八大关成为刘耀宸、王云飞、张新斋、徐垚、刘铨法 、王节尧等人的“试验场”,它们大部分既面海,又向阳,就连一扇扇窗户,也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些房屋三面镶着玻璃,人们在里面游动,就好像在绿海中畅游。诸多有着精巧构思的露台、老虎窗和拱廊、挑台等无不风韵卓然,“摩登”建筑表现了全新的建筑思维,当然还有中国建筑元素的闪现。“每一栋房屋都是一个设计作品”,姜岱积说。

  又有了疑问,为什么这里集中了这么多的特色建筑?在青岛市规划展览馆,记者看到了 1932年的《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其中的《特别区域建筑物法规》明确规定了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建筑物之地位须由工务局指定不得随意位置;基地面积,在六百方步(平方米)以上者,其建筑物之面积,不得超过基地面积之30%,在三百方步以上者,不得超过40%,在三百方步以下者,不得超过50% ;建筑物之高度、层数,须由工务局审查四周环境,酌量指定之。”而对于建筑风格则要求“同一条路上,不得建造同一式样房屋”,显然是对多样性提出了要求,绿地除非万不得已不得砍伐,而且对围墙、铁栏、屋檐、房屋粉刷、瓦片和砖石颜色等的要求都要风格鲜明,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别致的小楼掩映林海中了。

  这些别墅当初的所有者都是哪些人?从上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期,这里就成为政界、商界、军界和文化界名人的高级居住地 ,晚清军机大臣吴郁生,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王正廷、民族实业家周志俊等都曾在此地居住。土豪和高管的金银财宝,设计师和建筑师的聪明才智,结合出如此多的经典之作。不过,不要以为这里可以随便居住和盖房,即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各国领事馆内的领事,也需要交租金。而且这里规划的是居住区。据悉,当时一位俄商要在这里开咖啡店,结果未批,说明这里执行高级居住区的规定是很严格的。和中心市区的殖民地色彩不同,这些建筑是中国文化吸纳域外文明的典范。

  作为著名的休养区,青岛的美闻名遐迩,来这里度假居住的大人物络绎不绝。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曾下榻八大关别墅,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柯克、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等亦曾在此居住。新中国成立以后,八大关别墅成为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重要场所,毛泽东也光临过八大关,在此畅游大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曾下榻山海关路9号。山海关路17号因为有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6位元帅的下榻而被称为“元帅楼”。

  八大关以海为魂,化秀美入浩茫,融合万方。再加上名人踪迹,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

  美景频被定格和传颂

  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一看旁边栽种的花木,就知道路名,这是八大关的又一大特色。

  鲁海告诉记者:“八大关的绿色面积占80% ,四季长青,三季有花,不仅有大小园林,行道树的栽植也费尽了心思。”记者对树木不太专长 ,但仍然被各条道路上的树木所吸引:正阳关路上的紫薇仍然绽放,因为它花期很长 ,正所谓“紫薇花开半年红”,亦为“百日红”;秋水吹红了嘉峪关路上的五角枫,又正把居庸关路上的银杏慢慢染黄,过几天它们就会变成金黄,据路边负责清扫的环卫工说,等枫叶和银杏叶落的时候,他们按规定两到三天不准清扫。落叶与秋阳,多美的景色;韶关路上的碧桃和宁武关路上的海棠春天绽放,所以秋冬是它们静默的季节;过了秋季就是冬天了,不要以为八大关会变得萧条,因为临淮关路上的龙柏会为冬日增添一抹墨绿,而雪后的紫荆关路上的雪松也会让人流连忘返。正是“春入樱花香作国,夏来浴场海为盆。秋高霜叶艳难画,雪后云山望不分。风雨阴晴无不好,就中堪赏是朝暾”(周至元《咏青岛》)。

  美景给人浪漫的感觉,所以八大关从不缺乏浪漫。一路走来,拍婚纱照的新人一对又一对,亲昵甜蜜。情侣更是成双成对,临淮关路和居庸关路交口种植成三角形的绿柏形成天然的包厢,是许多情侣们牵手漫步的地方,因而被称为“爱情角”。单身男也可以去碰碰运气,说不准“转角遇到爱”。当然,这里更是美术学生和画家们写生的好地方,在函谷关路上,记者遇到了来此地写生的湖北美术学院的大三学生,他们整个年级专门从武汉赶到青岛八大关,将优美的美景收入画布当中。

  风景优美,建筑风格各异,而且青岛气候宜人,被称为天然摄影棚。在山海关路上,就有剧组正在取景。青岛著名外联制片人李建成告诉记者 ,他每次带剧组选景,一般都首选八大关,“这里既可以拍现代剧中的浪漫场景,也可以在建筑中拍年代戏”。几十年来,有数百部电影、电视剧来此地拍摄。包括洪深编剧、胡蝶主演的《劫后桃花》(1935年)、许幸之执导的百年经典电影《风云儿女》、老舍名作《二马》、潘霞执导的《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等。

  “有些电影为了节约成本,把八大关当成国外的场景来拍摄”,鲁海讲述了几个有意思的细节,“《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拍的时候,潘霞为了节约成本,没有去美国取景,而是把居庸关路14号里的小楼当成美国来拍,还真以假乱真,这处小楼现在就叫‘宋家花园’。傅艺伟主演的《风流女谍》是以川岛芳子为原型的故事片,影片有些在日本的内容,拍摄时在居庸关路11号乙挂上日式灯笼,安排穿和服的群众演员,屏幕上看完全像是在日本。而《二马》有伦敦的镜头,也是在八大关取的景”。鲁海还说,北大一位讲师在青岛拍了张照片,谎称是在伦敦拍的,周围的朋友和同事都相信。

  八大关除了出现在游人的镜头和荧屏、银幕上之外,还出现在了文化名人的笔下。比如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就有一篇《八大关漫步》:

  碧桃雪松几重关,烽火烟云恍惚间。

  行到落樱小憩处,又见白鸥搏海天。

  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1957年春来青岛,住在八大关,每天去第二海水浴场,就写下了“不观沧海十年久,复狎风涛五月晨。犹有童心兄与妹,履滩拣贝折腰频”。现代诗人萧三1956年来青岛休养,住在了正阳关路,就曾写下诗歌《青岛海滨晚憩》:“星点,灯塔——互相挤眉弄眼。商船,渔筏——来往破浪迎风”。此外,作家刘白羽、文学家田仲济等也分别写下了《翡翠城》《我爱青岛》等名篇。

  山、海、楼成一体,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八大关就基本确立旅游景区的身份,成为城市地标之一,并逐渐和栈桥、一浴一样成为城市名片,并有赶超之势。l992年,八大关建筑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一。2009年,入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委给出的理由是:“八大关的美丽在于山、海和欧式建筑的完美统一。这种独一无二的景观风貌使得八大关成为不可复制的范本,而其多样的建筑风格集中体现了当时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流变轨迹。”一语点出了这里的特色,但它的美丽显然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理由不能穷尽 。

  四季有特色,路路花不同

  山海关路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号称“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路1号是一座法国式别墅建筑,建于1933年,刘耀宸、俄拉夫林且夫设计,有着浓郁的法国建筑风格。瑞典瑞中友好协会主席米尔达,叶剑英元帅、中央领导人粟裕和艺术大师刘海粟等先后在此下榻。山海关路9号曾是一位美国商人的别墅,后来许多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来青也下榻这里,被称为青岛“钓鱼台”国宾馆。山海关路17号,它是一座日本式建筑,十大元帅中6人居于此,因而人们称它为“元帅楼”。

  居庸关路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公里的峡谷中。

  居庸关路初定名为涛雒路。道路两旁种满了银杏。一到秋季,黄叶满地,如金黄的地毯,是人们赏秋的最佳去处。这条路有名的建筑也比较多,如居庸关路9号曾作为青岛疗养院的疗养楼。历史学家,藏书家历史地理学家顾颉刚1956年住这里。位于居庸关路10号的公主楼是一座典型的丹麦建筑,整个建筑造型别致,风格独特,彭真来青时曾居住在此。居庸关路14号,建于1937年,是俄国建筑师帕夫润夫设计的一座美国式别墅。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在此拍摄,该楼后改名为“宋氏花园”。

  紫荆关路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为长城内三关重镇(另两关为居庸关、倒马关)之一。

  紫荆关路初定名为临沂三路。夹道的是高大的雪松,雪松是青岛的市树,圣诞树多用雪松,而这里棵棵高大挺拔,遮蔽了两旁建筑。著名诗人光未然写有一首《紫荆关路小照》:千手观音着绿纱,雪松夹道吐芳华。一日三回看不足,翠袖相邀最是她。

  宁武关路

  宁武关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是明朝长城防线外三关之一(另两关为偏头关、雁门关)。

  宁武关路初定名为临沂二路。宁武关路建筑不多,行道树以海棠著称,海棠树两侧向街中心倾斜,夹道花开是海棠节日,南部是枫树,秋季红叶胜似二月花。宁武关路南端是第二海水浴场的正门。

  嘉峪关路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之咽喉,南枕祁连山脉的文殊山,北依连绵起伏的黑山,以明代万里长城西段起点而著称于世。

  嘉峪关初定名为为成山路。道路两旁种植的是五角枫,深秋枝头尽红,煞是好看。东端有解放后新建的嘉峪关路小学。

  函谷关路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

  函谷关路初定名为石岛路。函谷关路1号建于1934年,由建筑师郭淄文、穆留金(俄)设计,5号是一座二层小楼,许多年里是一座疗养楼。

  武胜关路

  武胜关是古代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南。

  武胜关路初定名为俚岛路。在马路中间有绿化隔离带,这也是八大关有隔离带的唯一马路。西端通向新改建的汇泉广场和天泰体育场。

  正阳关路

  正阳关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在此设立收钞大关。

  正阳关路初定名为静海路,是八大关最宽的一条马路,因而也是八大关的主要交通干道,两旁种植了花期最长的紫薇。八大关最迷人的还是位于正阳关中路的那处小公园,青岛人亲切地叫它“小西双版纳”。这里的树木达400多种。1945年,义聚合钱庄出资在正阳关路36号建了一座别墅,1947年,蒋介石来青曾入住。

  临淮关路

  临淮关北濒淮河,南控群山,为皖、豫淮上要冲;清同治四年(1865年)开始设关卡收税。

  临淮关路初定名为青口路,是龙柏夹道的绿廊,在全国是罕见的。东端是解放后新建的青岛疗养院6号楼,另外全路只有3座小楼。《金婚》许多镜头镜头取自八大关及第二海水浴场等地。临淮关路口称“角园”,因有樱花及双樱(八重樱)也称“樱园”。

  韶关路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清康熙年间开始设关卡收税。

  韶关路初定名为临沂一路,是八大关小区里南北向最长的一条路,由香港西路一直到山海关路海滨公园。两旁种植有春季开花的碧桃,且有各种建筑风格的别墅小楼。韶关路26号与居庸关路的公主楼并称为“姊妹楼”。

  文/记者 张文艳 实习生 刘盈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八大关 前世今生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