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和公民的共同信仰

2014-10-30 09:0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何利权

  10月28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基本原则,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先进国家走向文明和富强的共同经验,对于深受两千年封建传统影响,“人治”、“ 明君”“青天”等思维根深蒂固的中国来说 ,法治的意义无疑更为重大而深远。可以说,对于站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节点上的中国而言 ,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就是跨越改革深水区,奔向民族复兴之路的两条腿,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改革驶入深水区尤须法治护航,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刚刚启动,我们面对的任务之重、挑战之多可谓前所未有,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乃是事半功倍的务实之选。十八大以来,废止劳教、弱化信访考核、转变政府职能、推行司法改革等举措,每一项都备受瞩目、影响深远,极大地增强了公众对法治的关心和信心,也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对法治中国的未来越来越充满期待。如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以更为详细、更为大胆、更为坚决的姿态,将“依法治国”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其中许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措施,比如确立国家宪法日、设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都将为改革攻坚克难注入新的力量,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众权利增加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幕到如今《决定》发布,“法治”恐怕是舆论场里讨论最多的话题——普通如你我,却为何对它如此关注?原因正在于,“依法治国”不仅是宏大的社会命题,更是切实具体的民生福祉,它关乎国家大局更关乎百姓生活。法治建设虽然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但与经济改革和民生事业息息相关,随着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推进,它释放的改革红利必将让每一个人受益。而另一方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治权”,最大限度地约束“官权”,最大限度地保障“民权”。

  当法治成为国家的信仰,当法律成为社会运转的基石,当法条成为每一个人心中最看重的那杆秤,那么,政府部门就会有边界意识 ,官员自会生起戒惧之心,社会也会讲规则、守规矩,如此,身处其间的民众才会有一种踏实确定的安全感。如此,当人们再一次面对暴力拆迁、环境污染、官员腐败、食品安全,当人们再一次遭遇莫测的风险,像念斌、浙江叔侄那样蒙受“冤屈”,才不会惶恐失措、求告呼号而无门 ,而是淡定且坚定地拿起法律的武器,坚信每一件违背公平正义 、国家法律的事情都必然受到惩戒 ,这是公民成熟的标志,也是法治社会成熟的标志。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