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赃款里的“塌方式审批腐败”

2014-11-01 09:1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何利权

  与山西官场的“塌方式腐败”相比,发改委部分司局似乎“后来者居上”。某些部门的个别官员贪腐,或是由于监督机制意外失灵,而一个部门的领导班子集体沦陷,则暴露出权力过大且相对集中、监督机制成为摆设的沉疴痼疾。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徐进辉10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最高检共查办国家发改委受贿案11案11人,其中国家能源局5人、价格司5人、就业和收入分配司1人,价格司领导班子多数涉嫌职务犯罪,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家中搜查发现现金折合人民币2亿余元。

  有媒体5月份曾报道称,据多方证实,魏鹏远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时,家中发现上亿现金,执法人员从北京一家银行的分行调去16台点钞机清点,当场烧坏了4台。此次最高检的通报一定程度上坐实了之前的报道:魏鹏远家中搜查发现现金折合人民币2亿余元,成为建国以来检察机关一次起获赃款现金数额最大的案件。数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如此夸张却又真实的“腐败剧情”,让人想想也是醉了。

  前段时间山西数名省部级干部被带走调查,甚至出现“省委两名常委同日被查”,被舆论称为“塌方式腐败”。与山西官场的腐败程度相比,发改委部分司局似乎“后来者居上”: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有11名高官被查,人数之多、贪腐之巨,远远“领先”于其他查出腐败官员的部委。作为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国家发改委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国计民生,特别是能源局、价格司这样的部门,手握商品定价权及重要项目的审批权,可谓权大、责大。倘若这些部门的官员“心术不正”,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对民生福祉乃至经济建设,显然伤害巨大、破坏深广。

  某些部门的个别官员陷于贪腐,或是由于监督机制意外失灵 ,而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集体沦陷,则不得不归咎于权力过大且相对集中、监督机制完全成为摆设。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为例,从原司长曹长庆到接替他的刘振秋,再到副司长周望军、副司长李才华以及副巡视员郭剑英,整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几乎全部沦陷,这已经不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而是掌勺的厨师根本就是“老鼠”。上司腐败,下属也腐败,大家拉帮结派,结成“利益同盟”,怎么监督,谁来监督?倘若没有强有力的权力制衡及监督 ,对这些手握审批公章的“掌门人”加以约束,那么正常的审批就难免做成“生意”。

  去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了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然而部分官员仍然舍不得权力带来的种种好处,一些地方的“简政放权”仍然不够彻底,不仅给老百姓办事带来麻烦,更留下了权力寻租的空间。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各级政府需全力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陷入“塌方式审批腐败”丑闻的权力集中部门,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坚决放掉,铲除“审批腐败”土壤。与此同时,需要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 ,并且拓宽民间监督渠道,将官员的审批权力置于阳光下,使其不敢腐也不能腐。

  相关新闻详见本报今日A3版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