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学区房"也许并没有那么坏

2014-11-11 08:4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李劭强

  近日,北京4.4平米学区房卖出135万元高价的新闻备受关注。青岛的学区房也炒得火热,有热点区域的中介表示,学区房房价近几年呈10%左右的上涨。热点区域的学区房多为老旧房子,入住条件差,这导致很多购房者买后不住。而市实验小学片区的一套13平米房子卖出62万元,每平4.8万元。

  花135万元买个4.4平方的房子,这种“冲动”消费,实在令人费解。4.4平方米,该怎么住人呀?可关键是,这不是普通的商品房,而是寸土寸金的学区房,买学区房的根本目的压根就不是为了住人,而是为了获得一个入学的名额。换句话说,是入学的名额值钱,并非房子本身值钱。

  对此,有人会说,这也是被学区给逼的,如果教育资源均衡分布,谁会愿意花钱买“天价房”?而且,这必然会造成新的不公平——买不起学区房,就上不了好学校。这当然是一个正确的判断。问题是,这个判断只是一个假设判断,因为教育资源根本就不是均衡分布的。尽管,一些所谓的改进在改变这种不均衡,诸如教师流动、校际联手、建立分校等,但毫无疑问,在优质资源较少的情形下。没有家长会乐观到只是等待,等待学区资源终于均衡。

  当资源不能达到可以均衡分布时,如何分布就成为一个众人瞩目的问题:以前是按学区划分,一些学校还有预留的名额,这些名额名义上是开放的,但其实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关系、权力、金钱获得;现在,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住得离哪些学校近,就上哪些学校,这就意味着以前那些权力运作的方式减少了,要想获得入学名额就必须住在附近,包括买得起学区房。第一种分配,带有某种意义上的权力寻租味道;第二种分配,虽然带有经济实力上的划分与拒斥,给人以不公平的感觉,但至少学区房的买卖是自由的,开放的。相较而言,天价学区房也不算是什么对公平的破坏——既然机会目前还不能均等分配,那么市场化的分配至少是公开的,可以看得见的。

  因此,“天价学区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一方面,于个人而言,这是一种市场化的理性行为。人们在获得入学资格的同时,也实现了炒房的目的。既然如此,有经济实力的个人为何不能选择呢?另一方面,于社会而言,这也是一种市场化的积极分配。与权力的暗箱操作相比,市场化分配虽然可能有较高的经济门槛,但过程却可以是透明的、公开的,是一种“最不坏”的选择。诚然,教育资源均衡是一个必须,目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不该加剧,但这不是学区房的错,也不该光顾着指责学区房的弊端。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