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15年首降”给银行提了个醒

2014-11-13 15:2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何勇海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存款在今年第三季度环比减少了9500亿元,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第一次人民币存款下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银行净利润增长是宏观经济的反映,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也显著减缓,银行净利润普遍高增长的时代一去不返。(11月12日《新京报》)

  银行流失的存款去哪儿了?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从今年9月开始,取消限购限贷的利好不断刺激着楼市苏醒,一些刚需者、投资者终于按捺不住,带着银行存款冲入了售楼大厅;另一方面,互联网理财产品纷纷出动,撼动了传统金融的垄断地位,惊醒了老百姓的理财观念;再加之股市、民营银行分食,银行的好日子自然难保。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的傲慢成性有目共睹。办理业务的“蜗牛速度”,服务态度的“嫌贫爱富”暂且不谈,仅就打着“国际惯例”“行业惯例”的幌子乱收费而言,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只顾自己赚钱而为富不仁之感。即使有关机构不断叫停一些收费,一些银行却秘而不宣,或研发出新的收费项目,对储户利益予以挤占。

  2011年底,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语出惊人:“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去年底,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也曾痛批银行暴利,称银行变成了高速公路,坐地赚钱。而储户的存款利率在通胀高企背景下,几乎成了“负利率”,银行还要对其利益大加挤占,存款怎么不会“大搬家”?

  银行主要依靠存款和贷款的利差收入赚钱,存款是其立业之本,然而有些银行却想尽办法对储户的利益“截流”,比如对银行卡换“芯”收取持卡人费用,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银行暴利不是靠经营硬实力取得,而是来源于法定的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这个息差保护格局下的“软收益”。银行挖空心思地“盘剥”存款者以维持其盈利水平,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

  如今,银行业存款15年来首降,意味着已失去一部分储户。之前有媒体报道称,有些银行为防止存款“大搬家”,使出关闭 POS机理财转账业务端口、对超级网银的资金归集单笔额度进行限制等狠招,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欺欺人”。傲慢的银行如若再不放低姿态、主动示好储户,以及彻底废除“霸王条款”,清理诸多不合理的服务收费,以增加存款吸引力,存款下滑恐将更不可挡。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