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1月25日消息 在东海一路沿咸阳路向西约百米,便是幽静的康乐小巷,而正面对着小巷的便是太平角六路9号——
湛山社区的特色楼院“和谐楼”。该楼所设的“一门五员”,均从楼院居民中推选出,并各司其职服务居民。“我们这个楼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居民与物业之间都很和谐。”说起楼院里的和谐故事,楼门长邹翠莲满是自豪。
一门五员,各司其职促和谐 康乐小巷长约百米,巷内种着四季常青的龙柏,两侧绿地按块由周围居民认领管理,一进康乐小巷仿佛进入了桃花源。紧挨着小巷的太平角六路9号便是远近闻名的“和谐楼”,该楼共四个单元,按照各单元的特色,命名为德雅轩、德和轩、德宜轩等,“命名时按照每个单元居民的特色来选字,一单元命名为德雅轩,是因为出了个大摄影艺术家于立先,取‘文雅’之意。”9号楼的楼门长邹翠莲说,在楼院未整修前,每个单元门上都挂着该单元的名字,楼道内也挂有居民作品、居民照片等,“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
2006年太平角六路9号楼被评为湛山社区和谐楼,为了更好地实现居民自治,在社区居委会的倡议下,由楼院居民推选出了“一门五员”,“‘一门’是指一个楼门长,负责协调整个楼的综合事务,‘五员’分别是治安巡视员、计生信息员、卫生监督员、信息联络员、纠纷调解员,‘一门五员’各司其职,促进楼院的和谐。”楼门长邹翠莲说,平时办活动、调解纠纷等都是居民自己来解决。
服务居民,物业从未换电话 “居家过日子,哪能一点矛盾没有?楼上晒衣服湿了楼下的,晚上玩得晚吵了邻居,这种小矛盾,再和谐的楼院也是有的。”邹翠莲说,有了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站在对方角度想想,矛盾也就解决了。发生解不开的矛盾,邹翠莲和纠纷调解员杨桂芝会分头做工作,然后把双方约一起,坐下来聊一聊,说说问题。
每个单元的楼道里,都挂有邹翠莲写的温馨小提示,比如“楼上居民晾衣服时要先将衣服拧干,防止弄湿楼下居民所晒衣物”等,凡是容易引起不和谐的小问题,邹翠莲都会写下来给大家提个醒。去年三月份,湛山社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但刚开始不少居民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还是混在一起。为了鼓励大家实行垃圾分类。每隔一段时间,邹翠莲就写个温馨小提示发下去,“一门五员”也全部出动做居民的工作,“慢慢地,大家开始自觉实行垃圾分类,现在我们这个楼院的垃圾分类能达到90以上。”
太平角六路9号是个开放式的楼院,环境卫生能这么干净,不少居民表示“都是物业认真负责”。太平角六路9号的负责物业为御苑物业,自1999年进驻该区以来,跟居民间的关系一直很和谐,不仅楼院卫生清扫及时,居民家里的事物业也帮忙。谁家有水龙头坏了、需要换个灯泡这样的事,一个电话物业的维修工就上门服务。“这个楼老人多,而且很多是独居,换灯泡、修水管这样的事,老人做不方便。”身兼安全巡视员的御苑物业经理杨步伟说,物业本就是为居民服务,“进驻15年来,物业换过好几次办公场所,但电话号码从未变过,就是为了方便为居民服务。”
身边摄影家,拍照都找他 在3单元602室居民杨桂芝的家门口,挂着一幅3单元居民的全家福,去年,院里居民组织了场文化活动,活动现场每个单元的居民聚在一起照了个“单元全家福”。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就是住在1单元的摄影人于立先,楼院里有活动需要拍照,居民就会喊上于立先,“不仅因为他照片拍得好,人也很热心。”
今年80岁的于立先是艺术圈响当当的人物,著名的摄影家、画家、诗人,摄影作品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奖。自初中时首次接触相机以来,于立先摆弄相机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四十年的工作生涯,一直与相机为伴。1995年退休后,于立先并没有放下相机,反而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以摄影为媒介的油画、版画、素描、影像合成等多种数字艺术形式的再创作,“搞艺术的人,要争取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虽然平时搞创作、办展览工作很忙,但楼院里有什么活动需要于立先帮忙拍照片,他从不推辞,“我是这个楼里的人,能为楼里的居民做点事,是很开心的。”于立先说自己办过很多次摄影展,但在社区里举办的“社区人物摄影展”印象最深,“照片上的都是身边人,他们看着亲切,我拍得也开心。”
通讯员 陶鸽 文/
孙贴静 [编辑: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