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念斌再成嫌犯"应摒弃道德站位

2014-11-26 09:0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龙敏飞

  “(念斌)涉嫌什么罪名你们难道不清楚吗?”11月24日,福建省平潭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负责人这样回复念斌的姐姐念建兰。此前,念斌曾两次因“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办理护照遭拒,出入境管理部门回应称,平潭县公安局已于9月份对他重新立案侦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认为,对无罪释放人员重新立案侦查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但要有新的证据。(11月25日澎湃新闻网)

  曾四次获死刑最终又被无罪释放的念斌,一直被视为冤假错案的典型代表,被舆论无数次关注与提及。如今,念斌再次成为“犯罪嫌疑人”,被禁止出入境,且事先并未通知,一时间引舆论哗然。“最高法都说无罪了,怎么又成嫌犯了?”、“8年未查清的投毒案有了新证据?”、“司法效率该提高了”、“念斌再成嫌犯,让此案离公平渐行渐远”……类似的批评与质疑,可谓甚嚣尘上,在这些人的固有认知下,念斌就是无罪的。

  这样的情绪表达,背后有着人性化的一面。众所周知,念斌案折腾这么多年,最终以“无罪释放”告终。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念斌的权益是受到侵害的,本来以为最高法的认定就是正义的到来,但念斌又再次成为嫌犯,这是部分公众难以接受的。但类似的表达不能成为主流的声音,因为这样的道德站位,其感性甚于理性,不利于案件公平公正地进行审理。就念斌再成嫌犯而言,诚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所言,“法律没有规定宣告无罪的公民不能成为新的侦查对象”,“侦查机关也没有义务告知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或者立案调查的依据”。这意味着,当前对念斌案重启立案侦查,只要其有新的证据,在程序上就是合理合法的。

  既然如此,我们又当如何审视该案呢?自然是摒弃最起码的道德站位。我们关注任何的冤假错案,都是为了呼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是最起码的社会秩序,也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就此来说,对于任何案件,我们都不能被情感或道德所左右。就如今来说,我们希望“念斌再成嫌犯”一案能更好地行驶在法治轨道。唯有营造起理性的氛围,此案才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