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多关注重视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爱与认可

2015-01-15 13:4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你的孩子爱咬指甲、揪眉毛、揪头发、上课捣乱吗?你的孩子做事特别拖拉吗?你的孩子有自暴自弃的表现吗?这些都是因为孩子“心理营养”不足导致的偏差行为,心理咨询师建议,家长应该做有安全感的家长,多关注、多鼓励、多表扬孩子好的表现,不说伤害孩子、羞辱孩子的话,不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让孩子随时感受到爱与认可。

  近30位家长反映育子烦恼

  自2014年12月21日起,城阳新闻先后推出《一年级快过半,孩子适应了吗?》《今天,你跟孩子沟通了吗?》《孩子到青春期,家长就上火?》等多篇有关孩子教育的报道,引起市民关注,不少家长纷纷通过微信、热线形式反映育子烦心事。

  “我女儿已经 10岁了,性格比较内向,我的确是不知道该怎样跟她沟通,有时候问她事情的看法,她就说我说的是对的,该咋办?”市民王女士因为孩子的事情很头疼。

  “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三了,眼看明年就中考了,可近三个月来不愿意上学,最近直接不去学校了,作业让同学捎回家做,之前在学校也没什么异常,成绩也没有下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样跟孩子沟通了。”市民牛先生介绍说。

  记者统计了一下,至今已有近30位家长吐露孩子教育中遇到的疑难困惑。如果您在孩子学习或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困惑或遇到难题,可拨打城阳新闻热线66733311或关注城阳新闻微信“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进行互动,我们将寻找专家名师为您解答。

  孩子一紧张就爱咬指甲?

  近日,在家长们反映的众多问题中,记者发现,有部分孩子存在咬指甲、揪头发等行为。“我家孩子上五年级了,上课老师提问或他紧张的时候,就会开始不自觉地揪眉毛,一直也没改掉。”市民刘女士说道。城阳区教体局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焦雪清介绍,这些行为属于偏差行为。“咬指甲、吸手指、揪头发等行为在小学生中间比较常见,多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造成的,有的孩子还会上课捣乱、插话,打断大人谈话,都属于同一类行为。”焦雪清认为,这部分孩子容易产生父母不关注自己、不爱自己的印象,会在自己紧张焦虑的时候,寻找事情来安抚自己,同时也为了吸引父母注意。

  “有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咬指甲,在手指上抹辣椒油,根本不管用,反而会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焦雪清建议,家长应该忽略孩子的这些偏差行为,转而注意孩子好的表现,并且多表扬多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爱与认可。

  孩子做事特别爱磨蹭?

  “我家孩子干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般地慢,特别磨蹭,早饭能拖上一个小时,真气人,该咋办啊?”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像孙女士这样因孩子的“拖延症”而烦恼。“这也是偏差行为的一种,孩子沉默、拖延,其实是对父母的无声对抗,多出现在父母太强势或太焦虑的家庭,外向型的孩子容易产生对抗或逆反行为。”焦雪清分析,这类家长多爱大包大揽,不相信孩子能做好,过分担心让孩子缺乏自信。

  “对待这种孩子,父母如果一味地打压是错误的,等孩子长到一定年龄会更严重。”焦雪清建议,父母要避免与孩子产生正面对抗,把选择权和决定权还给孩子,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决定,同时要让他意识到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当然父母应该坚持原则,但要温柔地坚持,给孩子营造自由的成长环境”。

  孩子老欺负别的同学?

  “我家孩子真不省心,在学校时常欺负其他比自己小的同学 ,有时候还打人,真快被气死了。”说起上初中的孩子,牛先生就上火。“这种偏差行为的目的就是要报复父母 ,孩子想让家长痛苦,转而去伤害别人。”焦雪清认为,这些孩子的家庭多存在暴力行为或者父母的性格比较有攻击性,无意中伤了孩子。如果孩子在外面闯祸后,父母变得更加严格,继续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是不可取的。

  “这部分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怀疑,怀疑父母根本不爱自己,不疼自己,这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调整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重新赢得孩子的信任 。”焦雪清建议。

  优秀学生上高三不学习了?

  “我家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是人见人夸的好学生,今年上高三了,却一点都不学了,成绩下滑得很厉害,怎么说也无动于衷,我也没有办法了,都不想管他了,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市民董女士对儿子真是无计可施了。“这属于偏差行为中很严重的表现,孩子其实是在自暴自弃,多出现在父母属完美主义者,对孩子期待过高的家庭。”焦雪清告诉记者,自己跟这样的孩子聊天时,孩子表示,自己一直很努力地达到父母定的标准,但一直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表扬,自己太累了,想放弃了。

  “这种情况下,孩子绝望了,但父母不能绝望,应该调整对孩子的期待,从孩子自身的特质出发,帮孩子重塑自信和尊严。”焦雪清建议,孩子如果出现了这种行为,父母应该向孩子信任的人,比如老师、朋友寻求帮助,也可以寻找心理咨询师帮忙。

  做“有安全感”的父母

  “无论哪种类型的偏差行为,追究根源主要是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心理营养’造成的,作为父母,应该有稳定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安全感。”焦雪清建议,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孩子做错了,就事论事,不要在人格上做判断;同时不说羞辱孩子的话,有的家长在外人面前碍于面子,会一味地说孩子的缺点,但孩子容易把此当做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进而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不能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和焦虑。

  焦雪清告诉记者,父母应该多肯定、认可和赞美孩子,让孩子随时感受到被关注 、被重视、被爱的感觉。“孩子犯错时,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照样爱他,只是不喜欢他的某种行为,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记者 焦红红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孩子 育子烦恼 城阳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