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守孝老人和他的帆船船模。
告别渔村住进高楼,76岁的薛守孝总是怀念以前的
修船捕鱼生活。三年前,家住青西新区山里安置小区的薛守孝捡回一块废木料,根据记忆雕刻起以前渔村里的各种帆船,“刮楼”“娃娃几”“小车”“一号”……十几艘大小不一的船模摆满了客厅,每一艘都载满了当年的往事。
23日,记者来到薛守孝老人家中,只见客厅里摆放着大小不一的十几艘船模。“这些帆船模型都是我用木工刀雕刻出来的,大的60厘米长,小的30厘米长。”老人拉着记者一艘艘介绍起来。这些船模雕刻得十分精细,船舱、桅杆、船帆、缆绳、船锚等一应俱全,船体上还刷了各种颜色的漆,甚至还做了“鱼眼”装饰。“现在捕鱼的帆船几乎看不到了,我做的这些渔船至少都是四五十年前的了。”老人介绍,三年前他开始雕刻渔船模型,至今已经做成了11艘,“大点的差不多需要三个月才能刻完,小点的时间要短一些。”老人说,每一艘船模都是当年渔村里渔船的缩小版,“形状、颜色、装饰甚至名字都跟以前是一样的。”
“这些渔船每一艘我都能讲出它的故事。”老人指着几艘帆船模型说,“这一艘叫‘一号’,这艘叫‘二号’,这艘叫‘小车’,它们都是当年我们村里用的渔船,是典型的胶州湾帆船,你看船底和船头都是红漆,旁边还有眼睛,以前出海捕鱼到外地海域,人家一看这种船就能分辨出来,称是胶州湾的‘红头鸟’。”在几艘形状有些不同的帆船船模前,老人介绍,这些是村里渔民从外地买回来的“胶东船”,其中一艘船的名字叫“刮楼”,“刮楼就是一种大船的称呼,船上有两层房子,大风刮不动。”
老人告诉记者,其实他并不是地地道道的渔民,虽然年轻的时候也经常出海,但自己比那些老船长、老艄公还差一些,平时主要做些敲敲打打的木工活 ,经常给渔民修补渔船,所以对每艘渔船都比较熟悉。为了还原当年渔船的本来面目,老人多次找到村里还健在的几位老船长、老艄公指导。帆船模型做出来后,老人的一些老伙伴经常到家里观看,“可以来看,但不能拿走,这些都是很珍贵的念想。”老人笑着说,他计划再多做一些船模,希望送进博物馆,给子孙后代都看一看。
文/图 记者 徐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