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理财不能光看高收益 建议市民适度关注风险

2015-02-03 08:00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平均5%左右的确定性收益,让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最热门的“大众情人”,而市民早已习惯了“问清楚收益就出手”的购买法则。但实际上,在过去三年,每年都有过百款产品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在市场无风险收益下滑的大背景下,业内人士建议市民也要更新投资思路,适度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自2014年4月以来,几乎每月都会有1~3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而根据数据统计,最近三年每年“中招”的产品都超过百款。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4年合计到期产品达到55415只,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为30349只,其中有121只产品未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占比0.4%。从2014年月报来看,下半年未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较上半年呈现上升趋势。

  纵观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多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据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介绍,2014年每月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8成以上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来自工商银行的理财经理杨经理介绍,一般结构性产品平均收益率要高于非结构性产品,且基本是保本产品,因此较为诱人,但市民一定要注意这类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要大于非结构性产品。

  既然结构性产品存在如此高的未达标率,那么市民在面对结构性产品该如何选择?“从挂钩品种来看,挂钩票据和基金资产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而与汇率、利率、大宗商品挂钩的则偏低。”杨经理建议,市民购买结构性产品要根据产品说明书中的收益结构条款判断该产品的高收益触发条件是否合理,并且根据自己对市场未来走势判断购买产品。此外,市民对不熟悉挂钩标的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应该保持谨慎,最好不要碰。

  “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结构化产品中,有部分确实与产品的设计有关系,但更多是因为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变化多样,所以要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来自农业银行的理财经理高经理表示,对于无经验的谨慎型的市民 ,如果也想涉足于此,不妨先尝试风险级别较低的 、简单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做到风险可控。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琦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高收益 理财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