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毕舸 湖北孝感女孩张琪5年前因失恋堕胎而精神崩溃,亲生父母担心影响家中弟弟,将她裸身禁锢在废弃旧屋内与垃圾为伴,门窗紧锁,仅留一个小洞送饭。5年来,张琪变得瘦骨嶙峋,奄奄一息,她的同学、同乡等报警、寻求当地政府协助均无果,近日上网求助终于引起关注。2月25日,大批传媒、热心人士前往与其家人、当地政府交涉,终于将张琪救出。(2月27日《法制晚报》) 女孩是否真的患有精神病,还需要进行专业鉴定。但女孩即使属于精神病患者,其母亲将其长期囚禁在暗无天日的小屋子里,也是典型的违法行为。然而,这一切仅仅是女孩母亲的过错吗?一个女孩被囚禁在黑屋长达5年之久,相关部门难道就如同哑巴聋子一般“不知情”?
现在,界定女孩是否属于精神病,追究其母亲的违法责任,以及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当然都是必要之举。但最为关键的是,被解救后的女孩未来人生之路该何去何从?受到极大摧残的身心,何以从长久的梦魇中挣脱出来?如果真的患有精神疾病,又能否获得完善的救助,最终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这都是摆在公众与当地政府面前的紧要议题。
如果将其放置在更大的社会视角下审视,谁又敢保证“孝感24岁女孩遭父母禁锢5年”仅仅是个案?近年来,有关“精神病患者被家属铁链锁在家里”之类事件不断浮出水面,另一方面,个别精神病患者因缺乏有效监管,导致行为失控给他人造成伤害的案件也频繁发生。由此可见,精神病患者作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其合法的权益保障以及应有的行为监控、日常看护双双缺失,尽快补足这一制度短板已成当务之急。
首先,政府尽到相应的救助职责,谨防救助沦为形象工程。之前,某地卫生局曾下发文件,规定各辖区筛查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任务数不低于辖区常住人口数的2‰。筛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本是一件好事,但统计数据只能建立在事后的统计分析上,而不是事前的硬性数据分派。如果政府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异变为摊派精神病指标式的行政“神经病”,那么绝对是弊大于利。回归公共服务本位,尽快对全国精神病患者状况进行科学的数据摸底,加大相关投入,培训更多专业化的救助机构和医护人员,都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积极作为。
另外,激活精神病救助的民间慈善资源也要提上议事日程。社区中有志于公众心理健康和辅导服务的相关社会组织,应该大踏步地组建起来。民间组织拥有更为敏锐的监护视角,能第一时间为有需要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帮助,协助政府部门进行全覆盖的救助。
让“女孩遭父母禁锢5年”这样的悲剧不再重复上演,是法治社会应有的文明底线。为疑似和被确认的精神病患者打造“安全屋”,需要政府和民间救助的爱心接力。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