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家家团圆闹元宵。大人孩子们点燃了各种
烟花,在旷野里开心地玩耍。美丽的烟花照亮了夜空,夜色笼罩大地,笼罩千家万户,烟花摊主夏纪飞才收拾货物,准备回出租房。
烟花,是别人家的娱乐,是她的货物。节日,是别人家的,她的春节,她的
元宵节,都只是普通而平凡的一天。
5日上午9点左右,市区金源路上售卖烟花爆竹的摊位已经开始营业。远远望去,一条街甚是热闹,不少行人经过时都会停下脚步,买一些烟花。夏纪飞穿着厚厚的棉衣,在摊位前整理货物,爽朗的声音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在所有的摊位中,只有夏纪飞的摊位人员“声势”最浩大,她的两位朋友加上外甥女和侄子,5个人看一个摊位,夏纪飞还是忙得团团转。“这种小的2元一束,大的10元3束。”夏纪飞一边给顾客找钱,一边还要给朋友报价。远远看见侄子在招呼其他顾客,她有些不放心,快步走到侄子身边,听他如何报价。“不对不对,20元的是这种,您手里拿的是小的,10元就行。”发现侄子报错价,她赶紧纠正。
忙活了一阵,夏纪飞在闲下来的时候,从身后的箱子里拿出一些货补上,又将货物重新摆放了一下。“销售量好的要放在显眼的地方。”夏纪飞说。
夏纪飞告诉记者,每年的春节前后,她都会辞职帮家里做烟花爆竹生意,过完元宵节,再找一份新工作。“不过最近几年烟花生意越来越不容易了,开始几年烟花的价格都比较高,现在可不行了。现在的价格基本都是透明的,要不上价,只能薄利多销,靠走量。”夏纪飞坦言。
惊艳的舞蹈背后是练习的汗水,欢乐的小丑心里也会有酸涩。和很多行业一样,点燃的烟花很美,销售烟花也是“美丽的辛劳”。
每到春节期间,夏纪飞一家都会在销售摊位附近,租套房子住上一个月。既能节省来回的时间,也方便存储烟花。
早上6点半,天还没有全部亮起来,夏纪飞早早地来到市区金源路的摊位,和家人一起理货。忙忙碌碌近1个小时,阳光灿烂起来,货物也整理完毕,夏纪飞匆匆走到对过的小笼包店,花了5块钱买1笼小笼包。
吃完早饭,生意也忙碌起来。“今天是最忙的一天,过了十五,也基本不卖货了。”夏纪飞说,十五这一天下午,即使价格便宜,也会尽快将货物销售出去。
卖货的间隙,记者发现夏纪飞的双手都带着一次性塑料手套。“一个是防手脏,主要是手上有口子。”夏纪飞说着,拿下了手套让记者看。
夏纪飞有点粗糙的手面上,密密麻麻全是微微发红的小裂口。“今年还好一些,我经常抹些防裂霜,往年更严重。”夏纪飞说。“早上6点多就出摊,晚上天黑才回去,两头不见太阳,皮肤也就越来越粗糙,挺显老的。”夏纪飞自我调侃道。
今年只有28岁的夏纪飞,已经卖了6年的烟花。6年来,除了2014年没有卖烟花,剩下的年头,夏纪飞没在家里过过一次春节,也没有过过一次元宵节。“孩子1岁多的时候,就是老人家看着。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比较操心的,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孩子。”说起孩子,夏纪飞的语气虽然平静,但仍掩饰不住心疼,“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
因为货物众多,每到晚上,夏纪飞和家人会将大型的烟花运送到仓库,而一些小型的零散烟花,干脆就直接存放在路边。夏纪飞的爱人,晚上就睡在车里看守货物。“春节和元宵节,那都是别人家的。大年三十,我们都出摊,正月十四、十五正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晚上七八点收了摊位,整理好东西,回到家都夜里十一二点了,别说过节吃大餐,能按时吃上饭就已经很知足了。”夏纪飞感叹道,“挣点钱,不容易。”
是的,春节,元宵节,都是别人家的。
天色渐暗,城市华灯初上。看着满天的烟花,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响声,夏纪飞抬头看着天空,淡淡地笑着。仍旧是守着烟花摊位,仍就是和家人一起,顶着冷风,坐在摊位旁。仍旧是不回家过节,仍旧是和家人匆匆吃顿晚饭。
这个元宵节,就算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