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第八个世界孤独症关爱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记者从青岛市妇儿医院了解到,平均每年接诊 3000多名自闭症患儿,男女比例6:1,八成以上是多动型自闭症,其中接诊的最小的才 11个月大。研究发现,妈妈亲自带孩子利于他们的康复。专家给出各年龄段自闭症患者的高危症状,并呼吁早发现早干预,将自闭症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特征
有没有自闭症该咋判断
据青岛市妇儿医院心理科匡主任介绍,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期发育障碍,主要症状是有语言障碍,不对视,被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第一位。目前,她每月接诊30多位患儿,其中最小的患儿明明(化名)只有11个月大。
据介绍,明明的妈妈王女士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当她抱着孩子来就诊时,心情十分沮丧。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小孩不一样,明明和自己一点都不亲。当王女士逗他玩时,明明压根就不跟她对视,拿玩具在他眼前摇摆,他也没有丝毫反应,没有互动。自始至终,孩子表情僵硬,冷漠。
除此之外,王女士发现孩子的行为刻板。当妈妈抱着明明去大街上玩时,大街上的小猫小狗,天上的鸟儿他完全不理不睬,而是一个劲儿盯着高压电线杆子发呆。注视高压线时目不转睛,持续时间很久,这让王女士愈发觉得孩子不正常。怀着忐忑的心情,王女士决定带孩子来医院检查一下。经过综合评估,医生发现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偏离了正常孩子,确实有自闭症的倾向。但医生安慰说,幸亏发现及时,及早地干预康复效果较好。
自闭症作为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0到2岁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如果家长能够早发现,早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功能恢复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在不同的年龄段,该如何根据特征判断自闭症呢?
6月龄后:逗弄时并不表现快乐,眼睛很少注视人。
10月龄:对叫自己名字没反应,听力正常。
12月龄:对于任何言语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没有手势语言;不能进行目光跟随;对于动作模仿并不感兴趣。
16月龄:不说任何词汇,对语言反应少,不理睬别人说话。
18月龄:不能用手指或用眼睛跟随他人手指指向,没有展示与给予行为。
24月龄:没有自发的双词短语。
任何年龄:出现语言功能倒退或社交技能倒退。
调查
自闭症患儿男女比例6:1
在青岛本地自闭症儿童的状况是怎样的?市妇女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匡桂芳介绍,“自闭症的发病率约为1/68,患者数量呈增长趋势”,匡桂芳说,“10年前她一周接诊2~3个,现在每天平均接诊3~4个,目前整个科室全年接诊自闭症病例共3000多例。”
据观察,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患者比例约为6:1,也就是说7个自闭症患者中就有6个是男孩。“虽然女孩的发病率低,但治疗效果较男孩差。”
并且,匡桂芳总结,父母亲自带自闭症孩子,要比由爷爷奶奶来带孩子,康复效果要好很多,尤其是妈妈亲自带效果更好。这与父母文化程度高,信息接收能力强,认知能力强有关。所以 ,她建议如果自己的宝宝出现问题,妈妈一定要尽到责任,不离不弃,多些爱心与耐心。
据匡桂芳主任介绍,自闭症分多动型和安静型两种类型,其中,80%以上的是多动型自闭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将多动型自闭症和孩子的多动症混淆,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病。”匡桂芳说。
障碍
缺特教老师、未纳入医保成“拦路虎”
“按理说孩子每年应接受2次测试,因为没有医保报销,为了省钱,我们只好一年一次。”今年63岁的王阿姨想记者哭诉。据了解,王阿姨的孙子杉杉今年4岁半,是一名典型的自闭症患者。孩子2岁时在市妇儿医院被确诊出自闭症,妈妈当时就提出了离婚,抛弃孩子独自离去。由于孩子爸爸平时忙于工作,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必须紧跟孩子,天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寸步不离,孩子实在太可怜了。”王阿姨道出了自己的辛苦。
在一旁的孩子爷爷满脸愁容,针对目前社会上的自闭症患儿,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师资力量欠缺。杉杉目前就读于青岛市残联康复中心,学费是每月2400元,课程包括音乐、球技等。令他担心的是,本学校以及其他机构里的专业特教老师太少了,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够给予孩子专业康复指导。
第二,正规特教学校欠缺。虽然现在将康复年龄放宽到15岁,但他们希望孩子能在6岁时读幼儿园,又担心普通幼儿园拒绝接收。据他们了解,目前青岛市只有两所特教学校,一所在市南区,一所在市北区。“普通学校盖了一所又一所,希望社会也能多增加几所正规特教学校。”
第三,自闭症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虽然现在给普通家庭的自闭症孩子每月补助1500元,但去医院看病吃药的相关费用并未纳入医保。用于自闭症儿童的专业检测每次500元,要求一年做2次,但有些家庭却保证不了。所以他们呼吁将自闭症纳入医保报销,来减轻他们的负担。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王泯苏]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