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高明谈家风:勤学立身 雅气和晖(图)

2015-04-09 14:18   来源: 沂蒙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本报记者金成远庄成

  

高明坦言外公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往文学的大门,“勤学立身,雅气和晖”的家训也将代代传承下去。



  



  高明简介:

  高明,笔名黎明。山东临沂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先在临沂半导体厂当工人三年,后在大西北从军十五载。转业后历任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联主席、临沂市旅游局局长兼蒙山旅游区管委办主任、临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临沂大学特聘教授。

  新时期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三百余万字。著有通讯作品集《沂蒙山的回响》、新闻作品集《回望沂蒙》、散文集《那年,放电影》及文学评论集《蒙山沂水的歌者》等六部专著。三十余次获省级以上大奖。其中,《临沂建城记》、《临沂赋》、《百廉赋》三部作品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发表并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坚强的妈妈》获全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近年来创作并发表了大量的歌词作品,反映沂蒙精神的就有三十余首。其中,《家在沂蒙山》获央视“优秀歌曲奖”,《锦绣沂蒙》获山东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奖,《相约沂蒙》获山东省优秀广播歌曲奖,《沂蒙情》获“沂蒙文艺奖”。2007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2年荣立二等功一次。在近日揭晓的全国第二届“孙犁文学奖”散文大赛中,所著《孝河怀古》获奖。

  尽管出生于书香世家,但高明的求学之路却并不平坦,由于时代原因,他的读书生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起步,初中未毕业便当了工人。然而受外祖父的影响,他从小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谨记着外祖父那句“勤学立身,雅气和晖”的家训,他一路苦学,终成享誉沂蒙的作家。

  外祖父“跑反”带书不带金银

  高明生于临沂,长于临沂。外祖父赵秉德曾是当时临沂城的大户。“外祖父一生酷爱读书,他年轻时家里比较穷,后来做了点小生意家境才变得殷实起来。尽管那时战乱不断,他还是先后把几个子女都送进了学堂,其中就包括四个女儿。”

  在高明的记忆中,外祖父家书房里堆满的各种书籍是他儿时最喜欢的“玩具”,只要没事他总喜欢跑进去,偷偷拿出一本翻着看。而只要看到高明跑进书房,外祖父总会严肃地教育他,读书可以,但从哪儿拿的一定要放到哪去。

  外祖父爱书如命,早早给子女立下了“勤学立身”的家训。为何外祖父如此爱惜自己的书?从母亲那里,高明知道了缘由。在军阀混战和土匪横行的年代,只要有战争,老百姓都要带着家里值钱的东西“跑反”。“我听母亲说,外祖父带着家人‘跑反’时跟别人家不同,他每次都会舍了金银细软,带着一筐又一筐书到乡下躲避战乱。家人忍不住抱怨时,他总会说金银丢了可以再赚,但这些书丢了以后就找不回来了。”

  外祖父对读书的渴望,从那时就深深烙印在高明的脑海中。后来高明早早离开学校参加了工作,但已经70多岁的外祖父依然保持着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我在临沂半导体厂当工人时,外祖父要求我每周把厂里的报纸拿回家给他看。”那段时间,高明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周把厂里的《人民日报》和《大众日报》装订好,拿到外祖父家,然后再把上周外祖父看完的报纸带回厂里。

  外祖父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深深影响着高明,像一面旗帜一样引领着他不断前进。正是从外祖父身上,高明体会到了“勤学”的真正含义。

  践行“勤学”进修成研究生

  虽然父母都是老师,但高明的读书生涯却并不平坦。长在校园里的他,小学是从三年级起步的。“那个时候我母亲正好教三年级,我就跟着她到课堂里学习。我也是班里年龄最小的,那个时候我身边的同学都得比我大三四岁。”“高起点”让高明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但在外祖父的熏陶下,幼小的高明对知识充满了渴望。虽然年龄小,但高明却喜欢读一些“大部头”的书,学校里订阅的《中国少年报》也成了他写作最初的启蒙老师。

  由于小时候没有打好基础,拼音不扎实,遇到不认识的字,高明就用查部首偏旁的方法查字典。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在小学阶段,他的作文水平一直是全校第一。

  然而,高明的求学之路此后多次发生转折,14岁当工人,17岁参军,此间他依然牢记着外祖父的叮嘱,从未间断学习。部队的生活艰苦而劳累,但高明并没因此就放弃了读书的习惯。为了读书,晚上他在被窝里打着手电;为了取得更高的学历,他在冬天带着书,在黄土高坡上大声诵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生一路进修成了研究生。

  “外祖父告诉我,人一定要读书学习,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通过不断的学习,高明在部队站稳了脚跟,成了有名的“秀才”,而不断累积的文学素养,也渐渐让他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读书多了,人的修养也会跟着提升,品质也会得以升华。”日积月累,“勤学立身,雅气和晖”的家训不仅激励着高明勤奋读书,更在不知不觉间浸润着他的心田,成为影响他一生的准则。

  难舍沂蒙情结弘扬城市之风

  “美哉临沂,水城神韵,如梦如幻如天堂;风光和雅,宜居宜商宜康寿。赞曰:往者可敬,来者可追。九州胜地,唯我古城……”提起这篇刻在园博园里的《临沂赋》,很多人都会被其大气磅礴的气势所震撼。而这篇2000多字弘扬沂蒙精神的文章,正是出于高明之手。

  在高明的文学作品中,“沂蒙”始终是他难以割舍的情结。“家风是一个家族价值观念的表达,优良的家风是做人的根本,而家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细胞。”在高明的心里,家与国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正因如此,悠久的沂蒙文化成为他创作的源泉,而他也时刻以宣传弘扬沂蒙文化为己任,通过一部部文学作品向世人展示着临沂这座古城的城市之风。

  去年12月份开始,高明开始创作长篇纪实文学《渊子崖壮歌》,晚上写到兴奋处,他总会被先辈们的壮举深深感染,激动之后便难以入睡,那段时间他每晚只能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眠。“我就是要通过作品,向人们展示沂蒙的历史文化,把沂蒙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高明现在有十多个头衔,但他最在乎的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外祖父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往文学的大门,而在氤氲书香中,他与文字相伴一生。而今,高明也有了外孙女,只要有空闲,他就像外祖父一样,教外孙女读书认字。“我现在会教她背唐诗,还会给她讲一些励志故事,当然还有我们家的家风故事。”不知不觉间他从自己身上找到了当年外公的影子,将优良家风以血脉为载体,代代传承。

   [编辑: 张珍珍]

相关阅读

作家 高明 家风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