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毕氏家族践行"家风四字经" 传承百年至今

2014-04-02 16:1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毕功信(右)展示毕氏家训。



  编者按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为进一步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符合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精神的家庭道德规范,平度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等单位于3月份开始面向全市范围内寻找“最美家庭”。本报也将于4~5月持续对部分优秀家庭进行事迹展播,向市民讲述这些“最美家庭”的幸福故事,并展示他们独有的家风、家训等文明风采。

  “孝敬父母,义不容辞”、“一藤之瓜,切莫忘记”……这是平度市经济开发区曲坊村的毕氏家族的“家风四字经”中的内容,该家风已传承百年,分为教子篇,孝敬篇,夫妻篇,兄弟姊妹篇和生活篇。3月26日,在家谱《平度市经济开发区曲坊村的毕氏家族》中,记者发现,毕氏家族自迁居平度市开发区曲坊村以来,祖祖辈辈和睦相处,互敬互助。为将祖辈的美德传承下去,毕氏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毕功信、毕功科于2011年在家谱中又重新修订了“毕氏家训”,以更好地教育后人。

  兄弟团结和睦,互敬互助

  毕,作为姓氏而言,早在宋代佚名编写的《百家姓》一书中已有明确记载。一些毕姓人家的家谱上,习惯以“温良恭俭、苗裔嗣铭”,“福敬重禄,遇春继文”作为字辈,以“源自姬姓,望出河南”作为堂联。

  3月26日,记者采访了今年78岁的毕功信,他表示,毕氏家族自迁居曲坊以来,祖祖辈辈和睦相处,互敬互助。“先辈毕修海无妻、爱赌钱,经常因赌钱而耽误吃饭,其弟毕修洋到了吃饭时候,就满大街找兄长回家吃饭,从不发脾气。”毕功信告诉记者,“生于1858年的爷爷毕和与毕顺、毕松兄弟三人在一起过日子,吃穿方面从不计较。三爷爷毕松为了节省,经常买些蔬菜回家顶粮食。在穿的方面,到了冬季,爷爷总是先让他的弟弟穿暖一些。”

  “那一代人生活贫困,但三位爷爷在家中团结努力,分工合作,吃苦耐劳,家里不仅买上了牲口,而且还置上了土地。”毕功信说,“爷爷的言行举止告诉晚辈一个道理,兄弟之间应该团结和睦。”

  重视读书是毕氏家风重点

  一个家族就像一个小社会,先辈把团结和睦、互敬互助看成是一种美德和一种无限的力量,后辈就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如果说祖父毕和与兄弟们创造了家训,那毕功信的父亲便让这一家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父亲还健在时,并没有过多地给我们讲述家训,但他一直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毕功信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弟弟尊重兄长,兄长关心弟弟,父亲与叔父虽是堂兄弟,不是一母同胞,但大小事都到一块解决。现在,我们也经常到四叔家共同商议,兄弟之间非常团结。”

  长期的实践使先辈们认识到,人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就会愚蠢,而愚蠢的人在社会上无所作为,因此,毕氏家族也格外重视读书。在毕功信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十分好学之人,读过诗经、书经,学过算盘。“为使子孙后代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爷爷及全家省吃俭用,尽一切可能供父亲上学读书。父亲上学读书后,勤奋好学,成为村里的优秀学生之一。父亲酷爱珠算,经常用算盘给人家算些复杂的账目,深受邻里的好评。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 ,我们兄弟不仅学会了珠算,也酷爱学习文化知识。”毕功信说,“父亲和叔父们求知欲望很高,非常重视子女上学读书,尽管家庭生活艰难困苦,但还是想方设法使我们学有所成。”

  毕氏家族相互鼓励,相互扶持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知识对人们越来越重要。鉴于这一点,曲坊村的毕氏家族,对后代上学读书,家家重视,人人支持,孩子们争先恐后,相互鼓励,遇到困难时,整个毕氏家族共同想方设法解决。据毕功信介绍,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兄毕功训的长子毕书照,考大学时遇到了麻烦,但由于全家人共同努力,毕书照终于在1975年考上了大连海运学院,毕氏家族终于有了第一个大学生。毕书照毕业后,由于其积极努力,先后入党、提干,成为一名船长,驾驶远洋货轮游世界各地,为毕氏家族增了光。

  1982年,曲坊村当时共有四人考取了大中专学校,其中有三人是毕氏家族的,全村人为之羡慕。到目前为止,曲坊村的毕氏家族不仅已有1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而且还有多人出国学习深造,其中,二哥毕功瑞的大孙子毕来业在德国留学,读博三。

  文/图  记者 张雪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孙瑶瑶]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家风 传承 平度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