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楼部分居民前来分享自己的楼座故事。
珠海二路4号楼。
珠海二路4号楼是辛家庄回迁房,楼里年纪差不多的居民基本上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现在虽说房子租出去不少,但还是以“辛”为大。4号楼的居民们更是守着这难得的缘分,有事大伙扛,有难大家帮,早都成了一家人。珠海二路4号楼于1994年正式竣工,居民在1995年陆续入住。4号楼一共3个单元,每个单元高6层,一层3户,共有54户居民。
■团结事
一起修管道,跑上跑下忙
“前几天我们楼里下水管堵了,全靠大家一块修好了呢!”4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汕头路社区管理服务中心,4号楼楼长辛爱菊对记者说道。原来,在4月5日晚上1 0点,1单元居民王春云听到了“滴答、滴答”的滴水声,“我一看是天花板漏水,心想着肯定是二楼漏水了,就马上跑上楼去敲二楼的门。”王春云告诉记者,当时二楼住户睡得很熟,她敲了好多次才开门,“进去一看,他家厨房的水都快溢出来了!”幸好王春云发现及时,才没让水蔓延开来。漏水现象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一大早,“我那时才发现202也漏水了,但是当时他家没人,我就马上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家,他回家一看,卫生间的水已经流到客厅了!”为了阻止水继续往外冒,王春云来到1单元门前,果断地把下水道阀门给关了,“终于不漏水了,大伙都放了心。”
到了下午1点,王春云想拧开阀门为居民供水,却发现下水道阀门拧不开了,这可急坏了她,“大伙已经一上午没有用水了,没水的话怎么得了?”这时候,4号楼的居民纷纷围到下水道前,大伙开始一起忙着修管道。不一会儿,楼下已聚集了10多人,大家都在为解决阀门问题出谋划策,只见辛兆伟跪在地上,把手伸到下水管阀门处,使出浑身解数来拧阀门;辛华君跪在旁边拿着工具,配合着辛兆伟的工作;王春云则马上打电话给自来水公司,让他们尽快过来检修……最后居民们一直等到自来水公司把管道修好了才纷纷离开。“虽说着急用水,但我们没有一个有抱怨的,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愿意互相体谅。”辛兆伟说道。
■变迁事
社区3次迁址,大伙都是见证人
4号楼的居民自从1995年入住之后,经历了汕头路社区的3次变迁,可以说是见证社区搬迁史的“活教材”。“我们1995年搬过来的时候,珠海路街道办事处还没有成立呢。”王春云告诉记者,他们这3栋楼都是辛家庄拆迁时,安置到珠海二路的,“在1995年的时候,这边还不是很发达,远离市中心,我们这边当时是农村,市中心还在台东那边呢。”
“我们刚搬过来的时候,汕头路的居委会还在现在办事处那边的小高楼上。”辛爱菊说道,近些年,汕头路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搬迁了3次,从最开始在珠海路与珠海一路交界的地方办公,随后又搬到了现如今鲁商首府边上的汕头路上,再后来又迁到了台湾路附近。“直到最近几年,才迁到了专家公寓的一楼,离我们这么近,办事情也更加方便了。”
“之前我们也都是辛家庄大队的人,后来辛家庄大队演化成了永盛农贸公司,住在楼里的居民,也都是我们公司的人。”楼长辛爱菊说道。她告诉记者,永盛农贸公司是1985年成立的,在那个时候,村里的人想要出去进货,都还是开村里的介绍信,再后来,辛家庄里的人有的种菜,有的开小作坊,便逐渐演化成了永盛农贸公司。自辛家庄拆迁后,有的人迁到了台湾路,有的人则迁到了珠海二路,最大的聚集地当然还是香港花园,“不过香港花园回迁较晚,我们拆得比较早,就安置到这里了,现在也算是市中心了。”辛爱菊笑言,虽然都已经分“家”,但是他们之间都还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都还会经常走动一下。“香港花园那个唱歌画画的辛克路还是我同学呢。”田淑玲补充道。
我们的楼座,我们的故事
楼座,是街道社区的一个基本单元,也是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楼座,见证着社会发展,也记录着沧桑岁月;楼座里,有普通的居民,也有感人的故事……你对社区哪些楼座比较感兴趣?你所在的楼座有没有故事?本报推出的《楼座》专栏,将探访每一个有特色,有故事的楼座,也欢迎居民朋友与我们讲述有关楼座里的那些人和事。联系电话:18560605887,QQ:232188065,邮箱zhuhainews@ 126.com。
■温情事
十年老楼长,热情负责为大家
“哎呀,你要说我们老楼长,可真负责任!”王春云热情地给记者介绍道。原来她身边面相和善的老太太就是当了近10年楼长的辛爱菊,论辈分,辛爱菊还是王春云的二娘,这真是又是邻居又是亲戚,可以说是亲上亲的关系,两家人从辛家庄大队到现在依然相聚在珠海二路,一直互相扶持互相关照。
今年70岁高龄的辛爱菊在10年内的楼长生涯中,尽职尽责,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楼道内贴了小广告,她会清理;地上有了垃圾,她及时捡起;哪怕是楼道内的感应灯不亮了,她也是第一个去找居委会来解决。从来都挂牵着楼座的点滴小事。“有时候我也不愿意麻烦居委会,比如楼道内要是有感应灯坏了,这点小事不值当总麻烦社区的领导,我自己就给电工打去电话,把他们叫来修理。楼长就是帮着社区解决楼座住户的问题,除非实在不能解决的事情,我才会找社区领导来帮着解决。”而在辛爱菊眼中,还是把自己看做是辛家庄大队的“农村人”,朴实地过自己的日子,尽量不去麻烦社区。
“来来,去我家打扑克!”“好哇,等我会儿”……平时只要有点空闲时间,辛爱菊都会招呼楼里的居民到她家打扑克,“反正大伙闲在家里也没事,我就想着经常聚聚,打扑克还是其次,关键是让大家有个聊天的去处。”辛爱菊笑着说,“能让大家把我家当成‘放松屋’,在这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就是我最高兴的事了。”除了平时在一起打扑克,过年的时候,这些楼里的老姐妹们就更不能闲着了。“辛”家人互相串门走亲戚,顺带都会在辛爱菊家打几把扑克,大伙在一块其乐融融,像家人般融洽。
■暖心事
带头安暖气,居民暖洋洋
“我们楼里的张淑贞可真是个热心人,为我们居民干了不少实事!”2单元居民田淑玲感慨道。原来,4号楼居民在1995年搬进来之后就一直没有通上暖气,对当时的4号楼居民来说,真算得上是头等难事。“没有暖气冬天真是受罪,我们还好点,老人和孩子不抗冻,一到冬天我们真是愁死了。”王春云说道。
2004年秋天,眼看马上就要到冬天了,而4号楼的居民又要过一个“寒冬”,这让他们苦不堪言。1单元居民张淑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带头进行安暖气事宜。“她真是很负责任,光我知道她就多次到居委会反映过情况,并且提交了书面申请,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询问进度。”王春云回忆,张淑贞为安暖气真是跑上跑下,“开始她挨家挨户的询问居民的意见,征得大家的同意之后,她就开始接洽热气公司,最终终于和开源热力公司定下了安暖气的事,大伙都松了口气。”
“来年一月份,全楼里都通了暖气,大伙不仅身上暖,心里也暖洋洋的,都对张淑贞表示感谢,可她却总说自己没做什么,也让大伙感到特别暖心。”辛爱菊说道。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晨 黄俊凯 刘佳琪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