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占领青岛后,将青岛视为侵华战争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和实施经济侵略与掠夺的桥头堡,在青岛大量驻军,部署各种武装力量,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崂山有一支看似并不起眼的游击队伍会成为他们的肘腋之患,让他们不得安宁。日军曾多次大举讨伐,企图消灭青岛保安队。胜利是站在正义一方的,崂山人民为了保家卫国不怕牺牲,顽强战斗,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青岛。据1945年7月《青岛市保安总队抗战阵亡官兵名册》记载,青保在抗战期间阵亡183人。这些人用生命换来了最终的胜利。青保的顽强意志和日本侵略必然失败的结局让20多名日本士兵投诚,与青保一起把枪口对准日方,为结束战争而努力。本报记者采访了青保老兵和抗战专家,听他们讲述战斗和日军投诚的原因、经过以及鲜为人知的细节。
青保威名 动摇敌人的军心 前面几期中,我们可以看到,日军对青保的扫荡效果并不明显。熟悉崂山地势和获得民众支持的崂山游击队让日本军队束手无策。攻打据点,抢布,抢武器,青保的多次行动让日军焦头烂额。出生于1926年11月21日的朱念庆当年就是青保特务大队的一员,他参加了“台东镇富士织染厂之役”,也是抢夺“市南区解决敌商业学校之军库”(1944年11月11日)的重要成员。他向记者回忆了这些战争,尤其是到商业学校抢武器装备,让他记忆犹新。“当时我们从石老人雇了四艘船,一艘船里8个人,我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守卫”,船只从石老人经过栈桥,靠西并排靠岸后,队员迅速下船前往武城路。由于提前有人内应,他们顺利进入校内,“我冲过去,立刻用枪顶住武器库日本守卫,当时中国话、外国话,连吆喝带比画,意思是不要动,动就死。我记得这个守卫50来岁,没敢动弹”。这次奇袭没有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很快,两挺机枪、两支手枪,300多支步枪被装上了船。船只原路返回,然而,“船开到麦岛附近时,忽然听到不远处有船只赶来,我们说坏了,敌人追上来了。四艘小船越摇越快,我们几个兵赶紧躲到船上的雨布下面,大气都不敢喘。谁知,声音渐行渐远,原来是虚惊一场”。这次战斗“打得非常过瘾”,也是朱念庆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
另外,岛城市民于建浩的父亲于命九也曾经是青保抗战中的一员,他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并曾经在东李村被敌人一枪打在屁股上,“后来找了个野大夫把子弹挖了出来”。而中韩街道枯桃村的李孝青则在1943年一次日军扫荡中腿部中弹,“当时他是游击队小队长,勤务兵见状背起他就跑,但爷爷明白,这样两个人都活不了,他让勤务兵快走,勤务兵不肯,爷爷毅然开枪自杀”,李孝青的孙子李先生哽咽着说。这些触动人心的经历是当年艰苦抗战的真实写照,崂山人民不怕死的精神,也支撑着他们挺过了日军1945年对青保的大规模围剿。
崂山人民的抗战事迹威震青岛,让敌人军心动摇,同时,日本在战场上的节节失利,也让其内部矛盾重重,终于,从1943年开始,陆续发生了日军士兵向游击队投诚的事例。
反战厌战 日军20余人投诚 渡贯峰作是第一个向青保投降的日本士兵。据李先良在回忆录中的《敌兵投诚档案》中介绍,渡贯峰作是日本长崎人,是远胜部队机关枪队一位有名的射手。“他在1939年在河南新乡开封一带作战,直到1943年调来青岛整训,感到长期战争的无望,上级官长虐待压迫”,最终决定于1943年6月6日投诚。作为第一个投诚的士兵,李先良等人甚至怀疑他是间谍,经过监督考验,发现他确系真心。渡贯峰作擅长射击,“尤其在我们攻击最坚固的大崂据点的时候,他的射击使堵口的敌人不敢抬头,因此我们能把炸药送上,把碉堡炸毁”,李先良回忆。因为他勇敢异常,至抗战胜利时,已被提拔至中尉分队长。在中国的队伍中时间长了,渡贯峰作的中国话也日渐熟悉,因此,89岁的青保老兵程谋洪和96岁的老兵段存钦都曾经同他打过交道。
程谋洪说,“日本士兵腰间都有个黄呢小包,里面写有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住址,一旦阵亡就会有人帮他们拿下来送到家里”,然而,“渡贯峰作的两个姑表兄弟都阵亡了,而他没能帮他们把包拿下来,心里非常愧疚,他便开始厌恶战争,决定投诚。渡贯峰作当时还不太会说中国话,但能写几个字,便用写字的方式问老百姓哪里有抗日游击队。青保队当时正好在大河套间驻防,听说有人要投诚,便派人下去,绑了上来。”程谋洪回忆,当时渡贯峰作还写了投诚状,“当时给了他一支土枪,他说不好,不要,便又给了他日本枪,他才表示满意”。
段存钦说,渡贯峰作后来跟着特务大队,是许京武的手下,他被提升到班长时,一度非常苦恼,“他向许京武诉苦,说班上的兵们都不听他的,许京武告诉他,谁不听你就打谁,打坏了算我的,就这样才慢慢建立了威信”。段存钦很佩服渡贯峰作的作战经验,“一开火他就知道打枪的是老兵还是新兵,他说老兵不放空枪,一打一个准,新兵不行”。
在这些投诚的人物中,还有一对夫妇特别值得一提:加藤茂和柴田芳子。这对夫妇于1944年4月21日清晨,一起来到崂山投诚。当时美军在太平洋岛屿登陆,“加藤被调往南洋作战,柴田适有疾病,同时不愿丈夫前往送死,遂相偕向崂山投诚”。加藤茂同样是优良的机关枪射手,而且还可以修理武器,另外他还教授士兵使用先进武器,由于功劳不小,频频升职。这两人在抗战胜利后进入市区,“不久就相偕回国了”。
在1944年至1945年间,日本军人奔向崂山投诚者,“一共有20人之多”,李先良回忆。
那么,是什么促使这些日本军人投诚呢?
鲁青抗战研究专家张成告诉记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他们的反战思想。不管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平民百姓都是厌恶战争的”。这一点,从伊东好夫身上就能体现出来。伊东好夫,历任日本骑兵少尉等职,于1944年6月6日投诚,他是第一位投诚的日本军官。伊东受过高等教育,具有民主思想,他看不惯日军内部的蛮横专制,不喜欢战争,向崂山投诚后仍拒绝军队生活,李先良便“叫他在市府所办的青岛公报编写战讯”。22岁的版本民造同样是因为厌战的原因投诚,当时编入保安队充当一等兵。“第二个原因是这场战争本身就是非正义的,注定会失败,尤其是战争后期,这些军人已经看出了端倪”,张成说。这也是岛忠市投诚的原因。他因强征服役,调来中国,“到了1944年感觉战事形势恶化,日本可能即趋覆亡。他趁着是年6月在沙岭庄受训的机会,潜来崂山投诚”,李先良在回忆录中称,“此人学识颇佳,对军事不感兴趣,我叫他与伊东好夫一同缮写公报”。女姑口盐田事务所的管工员久井登同样是因知道日本即将没落,决定携械投降。
除了这两个大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日本的军队管理制度。程谋洪告诉记者,“他们的管理阶级划分得非常清楚,二等兵和一等兵、上等兵待遇差别很大,上等兵吃得饱饱的,二等兵饿得肚子疼”。在沧口机场工作的板本清长(日本畸丸村人)就因“待遇严酷,不堪压迫”,与丸山光一起投诚的。另外,湛山防御工事工兵岛田邦夫也因为“待遇太苦,不够温饱,且常受长官凌辱虐待,不堪忍受,遂冒险投诚”。
为我所用 获情报屡破敌军 日本官兵投诚,让本来就形式大好的抗战接近了胜利的曙光。首先,增强了青保抗战到底的信念,“眼见国土日益沦陷,物资日益缺乏”,这让李先良他们感觉到胜利似乎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近,“忽然一个个日兵前来投诚,说日本人民厌战,士兵厌战,终必失败”,一下子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确有注射兴奋剂的作用”。其次,增加了主动作战的把握。渡贯峰作他们投降以后,供述了日军的军队和装备。还有一点,前面提到,渡贯峰作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兵,能判断对方是老兵队伍还是新兵蛋子,“我们看到前面是老兵,就给他一个不见面,使他们扑空而返;如果是新兵,就等待走近险隘的地方,给他一顿猝不及防的迎头重击”,李先良回忆说。据崂山区情网记载,消灭黑须部队时,青保分队长王在田率一班投降的日军士兵(内有神枪手)参战,击毙了许多日军士兵。张成在查阅市北区文史资料后说,这些投诚士兵还会穿着日本军服,挎着军刀到四方、李村、台东一带巡逻,“命令”伪军打开大门,跟随的青保趁机一拥而上,将伪军俘虏。再次,获得了重要的军事情报。比如岛田邦夫,就曾供述敌人在青岛外围修筑工事的情形。最后,能够动摇军心。伊东好夫编撰了各种标语、文告、册子,“散发到青市敌人兵营及机关中”。
抗战胜利后,这些投诚的日本兵大都被遣返回国。程谋洪说,渡贯峰作他们回国的时候心里还是有顾虑的,“他不愿意回去,怕回去被处死,别人劝他说不会,他才走”。而段存钦则认为渡贯峰作回去以后肯定成了富翁,“当时上船的日本人是要经过严格检查的,什么都不让拿走。男的由青保队员检查,女的则由圣功女子中学的女学生检查,检查时甚至需要全身脱光,他们藏在身上的金条都被搜出来了。不过,投诚的士兵除外。渡贯峰作的岳父是青岛日本木材厂大老板,走的时候应该带了不少资产,可能也帮朋友带了一点,我对他说,你这下到日本可成了大富豪了,他只管笑”。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抗战胜利。自此,关于青保的报道告一段落,这支队伍后曾经扩编为青岛市保安第一师,1946 年7月,因编制不足而撤消番号。1948年10月,改编为青岛市保安旅。1949年青岛解放,青保败退至台湾。
文/记者 张文艳 图/青岛市档案馆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