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野鸡大学"不能光靠媒体曝光

2015-05-20 08:59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龙敏飞

  近日,上大学网发布了“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曝光了国内210所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野鸡大学”的主要指标是花钱买文凭,而买来的文凭不被用人单位认可。通常,“野鸡大学”都有非常光鲜的名字,有的和正规的大学只有一字之差。(《北京晚报》5月18日报道)

  这些年的“野鸡大学”,的确是无处不在的,不仅在国内有很多“野鸡大学”,如这210所虚假大学;在国外也有很多 “野鸡大学”,教育部曾公布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4个中国公民主要留学国家的一万余所正规院校名单,同时提醒,出国留学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正规学校,别被“野鸡大学”忽悠了。

  “野鸡大学”的名头固然可以糊弄一时,但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小说《围城》里,方鸿渐买了一本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文凭,成为人们的笑柄;“打工皇帝”唐骏弄了一本美国“野鸡大学”博士学位证书,结果被批得灰头土脸……类似的例子,可谓屡见不鲜。就此来说,“野鸡大学”从来都不是装点门面的好工具。如今,上大学网曝光了国内210所“野鸡大学”,这值得点赞,也是一种积极与及时的警示。

  但很显然,在一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语境下,对于形形色色的“野鸡大学”,仅仅依靠公众的辨别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是,既然一个网站都可以发现这些“野鸡大学”,那为何监管部门不能发现呢?监管者对“野鸡大学”后知后觉已经不妥了,如果还不积极监管就更是失职了。当媒体把“野鸡大学”曝光出来之后,对监管部门而言,使命就摆在眼前——迅速查处各类“野鸡大学”,让其无处遁形。

  高尔基说过:“虽然一张纸代替不了知识,但这张纸的确可以成为您进步的阶梯。”所以,君子爱文凭,要取之有道,否则便会身败名裂,昔日风头无两如今风光不再的唐骏,便是最好的例子。置于更为广阔的视野上,监管部门自身也应前移监管触觉,毕竟打击“野鸡大学”不能仅仅依赖媒体曝光。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