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神话的破灭与救赎:13年没出过省高考状元

2015-06-01 06:1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黄冈中学附近"陪读村"里的陪读家长,静候着孩子放学归来。



  

黄冈中学校内有专门的陪读楼。



  

一名家长站在学校2014年录取情况表前。



  说起黄冈中学,多年来王国雄始终记得一个情景——他去医院看病时,一听他是黄冈中学的老师,排队的人纷纷让路。得益于高升学率和国际奥赛上的频频获奖,这所有着“教育神话”之称的地市级中学不仅上过新闻联播,也让自己的教师们获得了优待。

  这种光辉和荣耀似乎正在远去。连续13年没有出过省高考状元、2007年之后再也没有获过国际奥赛奖牌、优秀教师和学生纷纷出走……尽管黄冈当地正在举全市之力扶持这所中学重回“神坛”,然而,在局外人看来,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和生源垄断的类似“考霸”名校,其旧梦也许很难再重温。

  上黄高,全家人的事业

  和黄冈中学一墙之隔的居民楼里,气氛是别样的。贴在门口的对联写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横批四个字:“人勤物阜”。旁边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楼道里贴着“静”、“上下楼梯放轻脚步”之类的标语,一切都在提醒人们,“陪读村”到了。

  此时是下午3点,学生们已经入校,静音模式解除,刘凤霞和隔壁60多岁的李奶奶坐在楼道里说笑。两年前,为了照顾儿子,刘凤霞辞掉工作,入住“陪读村”。“1楼2家,2楼5家、3楼5家,4楼5家,5楼3家……”她语速飞快地数出自己的“同行”—— 像她这样的陪读家长,一个单元楼就有20位。

  像是上紧了发条,即使在聊天,刘凤霞也不忘进屋将桌上的闹钟调整到自己能看到的角度。“孩子一回来,饭菜就得排在桌子上面。”两年的陪读生活里,她始终严守一条原则:“只能我等他,不能让他等我”。如今,到了最后的冲锋时刻,刘凤霞更不敢松懈。

  为了陪读,刘凤霞已经丢掉了工作,家庭收入也少了一半,钱却没少花—— 陪读租房花销大,之前儿子中考成绩离黄高的分数线差了40多分,按一分500块的价格,还交纳了两万多元的费用。不过在刘凤霞看来,这是为改变孩子命运必须付出的代价。

  每天下午5:30送走上自习的儿子,刘凤霞能有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这时候,她才有精力处理一些杂事,或者去黄冈中学校园里溜一圈。除了陪读村外,校园内还有供家长居住的4幢陪读楼。为了维护学校秩序,楼前的告示里提醒家长不要饲养宠物。

  陪读家长已经成了黄冈中学的一部分。5月23日周六傍晚,黄冈中学照例在大屏幕上播放了一部电影,相当一部分观看者是在校园里溜达的陪读家长;张贴高三年级5月份模拟考试成绩的公告栏前,被诸多父母仔细端详。 很明显,就读黄冈中学,成了这些家长和孩子共同的事业。

  忘不掉的“想当年”

  是的,尽管高考结果还是遥远的未知数,尽管黄冈中学近些年总体成绩有所下滑、陷入一片“辉煌不再”的质疑之声,但当地诸多考生和家长们,仍难以忘记黄冈中学那光彩熠熠的“想当年”。

  这所地处大别山区的地级市中学一度以高升学率在全国打响名声。1979年,国家恢复高考第三年,黄冈中学尖子班的23名学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囊括当年湖北省理科总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五名、第七名。

  最为鼎盛时是在1986年。1983年分配进入黄冈中学任教的王国雄至今记得,1986年高考时,湖北省理科第一、二名,文科第一名都是黄冈中学的学生,升学率达到91.4%。“北京大学只在湖北招18个文科生,我带的文科班就考上4个。”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4年秋季我离开时,黄冈中学高考过重点线比例在80%左右,过本科线比例几乎100%。”黄冈中学原校长汪立丰曾回忆。

  对于巅峰时期的黄冈中学,黄冈师范学院教授袁晓鹏的印象是在1994年,黄冈中学90周年校庆时,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为其题词。当天的《新闻联播》还将校庆消息放在第五条位置播发。

  “现在衡水中学这些后起之秀,也没有这种高规格待遇。”袁晓鹏说,除了高升学率以外,黄冈中学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的表现也为其赢得很大声誉。根据数据统计,自1986年获得中国第一块国际奥赛金牌到2007年期间,黄冈中学学生共获得18块奥赛奖牌。

  黄冈中学的老师也因此获得了额外的优待。“去医院看病,听说黄冈中学的老师来了,前面排队的人会赶紧让一下。”

  冠有“黄冈”字样的教辅材料风靡全国,也扩大了了黄冈中学的知名度。2008年前后,在撰写《黄冈中学“教育神话”解读》一书时,袁小鹏曾对19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75人在高中曾看过来自黄冈高中的教辅资料。

  编写教材给黄冈当地教师带来一笔可观的进项。一段时间内,黄冈中学为了解决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曾给高三年级一个政策,允许高三的年级组利用试卷创收。在高峰期,高三年级组通过对外发售试卷创收每一届毛收入可达到几十万元。

  黄冈中学的教育神话的衍生品不仅仅是“黄冈牌”试卷。当地的商人也抓住商机,在全国设立了各种冠有“黄冈”名号的民办学校。“就像温州人擅长经商一样,办教育成了黄冈人的特长。”袁小鹏说,有的黄冈商人曾办了二三百所冠有黄冈名号的民办学校。

  教改终结高考“神话”

  不过,这种影响力并未能持续至今。今年4月,有媒体对比黄冈中学今昔的高考成绩和奥赛获奖数,以辉煌不再为主题对黄冈中学进行了报道,让校方颇为恼火。“高考成绩好了,黄冈中学被媒体妖魔化。成绩不好了,说它辉煌不再。”面对本报记者,该校校长何兰田非常低调,表示不想再引起过多关注,婉拒了采访。

  至于“辉煌不再”的例证,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曾公布一组数据:近7年,黄冈一本上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十年,黄冈没有出现湖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

  黄冈牌的教辅材料,也不再全国吃香。青岛58中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在2000年之前,学校曾用过黄冈中学的试卷,但2002年高考分省命题之后,就不再使用了。

  客观上,教育政策的调整多少造成了黄冈中学的被动。除了分省命题之外,2004年部分省市开始进行“新课标改革”。不过,直到2009年5批19个省份已经开始课改后,湖北省才以第六批省份的身份参与进来。

  “过去,黄冈的教育是全国的领头羊,我们经常被请到全国去介绍经验。现在不行了,很多省市都已经实行了新课改,你讲的那一套已经没多少人去听了。”2008年袁晓鹏调研时,黄冈市教科院特级教师黄干生曾向其表达自己的忧虑。

  而优质生源的流失,加剧了黄冈中学的危机。“在过去,每年中考之后,黄冈中学最先录取,之后再是各县市录取。这是黄冈的传统。”王国雄说,近年来黄冈市下属各县采取严格措施,“截留”中考成绩优异的学生。

  2004年扩建和扩招,也是影响生源质量的重要原因。王国雄回忆说,“扩建学校之前,我们只有一千五六百人的规模。后来扩大到五六千人的规模。学校扩建贷款几个亿,每年利息就要上千万。为还贷款只能招大量自费生,生源质量肯定不如以前那么好。”

  “优秀教师资源也被稀释了。当外面进来的老师比黄冈传统的老师还多时,你说谁改变谁呢?以前的校风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在王国雄看来,当年的扩招扩建是一次“战略失误”。“如果不是行政干预和所谓政绩的作用,黄冈中学仍然实行精品战略,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应该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袁晓鹏曾就这一问题与汪立丰进行过沟通。对方解释说,在担任黄冈中学校长时,曾提出控制办学规模的想法。但当时黄冈市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向其推介了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即黄冈中学是黄冈市“优质资产”,可以扩大规模,办成一所万人中学。后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学校接受了建设新校园和扩大办学规模的想法。

  不仅如此,黄冈中学还遭逢教师外流难题。“2000年之前老师走的还并不多,来挖人的大多是深圳、广州、北京这几个城市的学校,给的待遇也很优厚。我们有一位化学奥赛教练,在黄冈中学一个月四五千块,北大附中把他挖去年薪30万,给50万安家费,孩子进京上学也有保障,诱惑是多方面的。”王国雄告诉记者,如果说彼时的教师外流还是单个、少量的情况,在2003年前后的高中扩招潮中,教师外流“不再是一两个了”。

  “考霸”旧梦能否重温?

  境遇的变迁,促使黄冈中学从2009年开始,成立了招生工作小组,所有招生人员的联系方式均对外公布,同时推出考生自荐报名的方式,避免各县截留优质生源。“招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综合素质全面的应届毕业生,因各种原因未取得初中学校推荐的,也可直接向当地招生组自荐,申请报名资格。”

  黄冈市也在举全市之力为黄冈中学力挽狂澜。在对该中学的各项扶持政策中,最为明显的是一项是,从今年开始,禁止各县一中截留生源,支持黄冈中学完成招生计划。自今年3月开始,黄冈市各省级示范高中停止单独预录,由黄冈市教育局统一组织自主招生考试。对于优秀生源,黄冈市的所有县级一中与黄冈中学对半平分。另外,去年年底,黄冈中学完成了新一轮换帅。

  “黄冈中学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等两年后有成效时,欢迎你来看看。”对于记者的采访,何兰田表示现在是黄冈中学“多做少说”的时候,婉拒了记者进一步采访的要求。

  新领导上任半年来,黄冈中学的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学校的管理上的变化。与以往7月份开学不同,今年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入黄冈中学的学生在今年5月5日就已提前进入高一,到校上课。“校长说了,要从高一高二严起来。手机不让带,有时他还会亲自查看自习情况。”一位来自鄂州的高一新生告诉记者。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开始,黄冈中学也缩减了招生规模,重新回归小班教学。

  在袁晓鹏看来,重振黄冈中学雄风,仅靠回归、复制当年的做法远远不够。因为传统的黄冈中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传统教育的内核要进行转型。以前学生苦读考高分就能一举成名。当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全面的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创新人才。这才是根本。”

  对于今年的高考成绩,黄冈中学设定的目标是,本科录取万人居全省前列,一本上线率提高1个百分点,考取清华、北大人数突破25人。战果如何,还有不到10天,就将见分晓。这两天,又有一批家长,搬进了“陪读村”。对他们而言,孩子的出路高于一切;然而对本应实现更多孩子教育公平的教育界而言,一家独大的“考霸”旧梦,是否应该再次重温?

  文/图 记者 朱艳丽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黄冈中学 高考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