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地接过毕业证书、在校园草坪上将学士帽高高抛起、最后一次去图书馆还书、在火车站挥别归乡的同窗……眼下正是高校大学生毕业的日子,对一些大学生来说,毕业意味着青春梦的结束,而对另一部分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在追逐自己创业梦想的路上,真正的“青春力量”才刚刚起航。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大学生创业者作为创业群体里最年轻的团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力量,为了让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走得更远、更稳,近年来,我市在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青岛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创建孵化载体,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务、法律、管理等服务,助力大学生创业。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全市已扶持大学生创业19602人,创业带动就业96349人。短短5年时间里,青岛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累计入驻企业501家,扶持创业者942人,营业额约8.77亿元,创利税2925.7万元,累计扶持成功孵化企业279家。2012年,青岛市被国务院评为首批“全国创业先进城市”,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也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记者 王晓雨
创业星工场 打造多层次创业平台 对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创业最缺的是场地。来自市人社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初创期创业者场地租赁费一般占到经营成本50%以上,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特别是解决大学生创业之初缺乏场地支持的问题,2010年,市人社局建设并启用了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对入驻企业实行房租减免政策,3年孵化期内分别减免100%、50%、30%,大大减轻了创业大学生的资金压力。
为满足大学生创业者创业萌芽期需求,创业中心还创新推出 “苗圃期”孵化功能,在中心五楼建成“青岛创业启程集中办公区”,主要面向创业初期大学生群体提供简单便利、服务完善的集中办公条件,使我市大学生创业者享受到“拎包入驻”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有3077名大学生申请了集中办公场地,2075家企业注册在集中办公区,推送参加孵化中心答辩成功入驻孵化中心楼上7家。集中办公区还提供工商注册、会计代记账、办公区位减免费用等服务,解决了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工商注册难、财务混乱及场地难等问题,有效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助力初创企业快速起步发展。
为大学生创业者打造更多的创业星工场,2014年,青岛市积极推进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指导区市新建孵化基地6个,青岛市“一中心、多基地”孵化格局更加完善,孵化效果进一步提高。截至去年7月份,青岛市共建成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5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青岛市孵化基地累计扶持大学生创业者5554人,创业带动就业30399人,平均1名大学生创业者带动5.5人就业,孵化基地共实现税收9395.33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创业训练营 提供全程化创业帮扶 解决了创业场地问题,创业技能成为关系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为了补齐这一短板,市人社局在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方面不断“尝鲜”,2013年注册成立了国内首所创业大学——青岛创业大学,通过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层级的创业培训、孵化基地等全程化的创业帮扶,在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尝试。目前,创业大学通过与教育部门和驻青高校有效衔接,在高校设立了13个创业大学教学点,并依托教育培训机构,开发了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四级课程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实景、实物、实战的创业模拟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大学生14322人,经跟踪回访,已有3183名大学生实现创业。
为了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发展新特点,青岛市人社局还适时推出“网上创业大学”创业实践平台。在青岛创业大学的基础上,搭建网络孵化基地,设立创大门户、网上商城和灵动T台,为大学生提供了“零成本”实现创业梦的舞台,也为创业大学学院提供了网上实战的平台。
马正诚
技术达人手握多项成果 “我们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成果,参加过多次比赛,但比赛完了作品就放在那儿。觉得成果扔在一边挺可惜的,而且现在大学生就业也不容易,就想到了创业的点子。”不同于其他创业者多数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青岛理工大学的马正诚和他的9个创业伙伴,则是有些呆萌的技术达人。为了让自己手里的专利、作品不再“沉睡”,他们在今年4月份成立了青岛诚信科创机械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为高校学生的作品找下家。
马正诚说,他们团队里的10个人,除了来自商学院和经管学院的少数几人外,其他人都来自机械专业,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成熟的设备,拥有这些设备的独立知识产权。“我们现有的一个产品叫做核桃剪切挤压柔性锤击绒辊分离剥壳取仁关键技术与装备,它的完成人之一张彦鹏是我们团队的成员,这个作品拿了去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另外一个作品是一款蓖麻收割机,拿了今年挑战杯省赛的一等奖。”马正诚说,现在他们手头已经有5个成熟的农业机械,随时都可以推向市场,下一步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他们还将从学生群体里寻找更多的机电产品,采用分成的方式推向市场。
郭士刚
半路转行开起镀镍厂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原来的厂房已经不够用了,上周六我们工厂刚从棘洪滩搬到胶州,这几天新设备也陆续运过来。”昨日中午,记者电话联系郭士刚时,他正站在1200平米的厂房里指挥工人卸设备,作为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研二的学生,郭士刚另外的身份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总,同时还是一家金属技术公司的总经理和技术骨干。
“本科时我偶尔接点小活,帮别人做宣传片、广告片、微电影,2012年10月份,干脆跟3个学弟成立了工作室,专门接单子。”2013年8月1日,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青岛桑榆时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先是在青科大都市科技园里,享受到了三年免租的办公场所,后来又成功入驻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一开始创业,郭士刚就享受到了学校、社会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
2015年1月1日起,新环保法开始实施,这让郭士刚早早就意识到了环保型电镀的未来市场。去年,对金属技术一无所知的郭士刚,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他要开办一家专做电镀的企业。听说江苏一家企业的技术好,从2014年6月份开始,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跑去这家企业“学艺”,在工厂里吃住一个月,学会了环保型化学镀镍的整套工艺。去年,郭士刚在城阳金岭工业园租下了几百平米的厂房,安上了生产线,开始一家家地跑业务,作为一名电镀领域的“无名小卒”,硬是拉下了几家客户。现在郭士刚的恒瑞新业金属公司已经完成了注册,厂房从城阳棘洪滩搬到了胶州,自己的客户达到了十几家,新的生产线也已经定制完成,他和自己的团队正信心满满地开拓着新的市场。
周风
4家企业涉足多行业 1989年出生的周风,去年才从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目前已经是4家企业的boss,手下员工也达到了几十人。“我是大二开始创业的,做的是广告亮化和楼宇亮化业务,前年的营业额达到了300万。”周风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利用编程控制各种广告量化效果,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周风创办了自己第一家公司——青岛风行者广告亮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慢慢的客户多了,也就成了朋友,他们装修期间做亮化,做完装修肯定要开业,开业就会有庆典,所以做庆典行业算是我们亮化业务的顺延。”第一家公司发展非常顺利,周风又开始瞄准了庆典行业,成立了青岛伊海罗兰婚庆礼仪服务有限公司。
2012年,曾经在学校里做过跳舞教学的周风,开始涉足高校艺术培训,成立了第三家文化传播公司,从校外聘请专业舞蹈老师,进入高校与社团合作开课培训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周风早早就通过自己的努力买房买车。涉足广告亮化、庆典和艺术培训之外,作为创业者的周风,还成立了风行创投公司,开始做一些创业孵化项目,帮助更多像他一样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在创业这条路上走得远一些。
杜洪慧
零元创业进军手Q支付 作为青岛市首届大学生创业精英BEST计划的冠军,杜洪慧所在的青岛新视界网络有限公司去年顺利进驻了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眼下的业务也是越做越大。“2012年我从青岛科技大学毕业,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我还是适合自己干。”就在2012年,1988年出生的杜洪慧,与同样是85后的两名朋友一起,创办了青岛新视界网络有限公司,主要做网站建设、优化、系统开发等工作。“做网站可以说上是零成本,一开始真的很艰难,公司连个办公桌都没有,大家就在租的房子里办公,见客户出去见,市场竞争力也很大。”
熬过了最初的一段日子,凭借着踏实的作风和不虚报价的真诚态度,一些客户纷纷介绍新的客户给杜洪慧,他们开始有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因为网站的附加值很低,后来我们业务开始从PC端转到手机端。”经过连续几年的发展,现在杜洪慧他们顺利成为了财付通华东地区的总代理,目前正在研发推广财付通的手机QQ端支付平台。
“青创行动”年内培训千名创客
团市委昨组织大学生创客培训营走进海大 为“三创”注活力 晚报讯 为全面贯彻落实青岛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观摩大会会议精神,让“三创”成为青岛新的更加亮丽的城市名片。昨天,由团市委主办的“三创精神进院校、进企业、进社区”中国海洋大学宣讲会暨青岛市大学生创客培训营中国海洋大学专场举行。
宣讲会上,中国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主席欧禛做了《“践行三创精神,争做时代先锋”》的倡议,号召海大学生以创新为己任,以创业为契机,以创客为榜样,弘扬“三创”精神,争做青年创客。还聘请中国海洋大学八名团总支书记为青岛市“三创精神进院校、进企业、进社区”宣讲团成员,他们将在海大内宣传全市“三创”行动部署和精神。
据了解,近日团市委举行了“青岛青年创新创业行动”(简称“青创行动”)推进会,会议研究通过了“青创行动”总体方案及下设的大学生创客培训方案、青岛市首届青年创客大赛方案、五百工程方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等五个分支方案。下一步,团市委将把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作为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青创行动”,年内实现“六个一”的工作目标,即对100000名青年进行创新创业宣传发动;对10000名青年进行政策宣讲;对1000名青年创客进行培训;组建100名创业导师团一对一帮扶100名青年创客;培育10处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服务平台;举办1届全市青年创客大赛。通过实施“青创行动”,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各项工作,加强青年创业帮扶平台建设,促进青年创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创业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断优化,创业意识和创业文化深入人心,不断推动创新立市、创新兴市,为我市加快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注入青春活力。(记者 梁超)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