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海 张文艳
1897年,德占青岛,随军的电影摄影师登陆以后,拍下了当时青岛的风貌和百姓的生活。从镜头看,是在冬天。这一年是在法国人发明了电影这门艺术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说,120年前,电影正式诞生。
1900年,太平路上的“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已经有过放映电影的记录,后日本人也在青岛拍摄过影片,然而,由于青岛没有电影制片厂,因而并没有真正拍摄过中国故事片。就连1926年,由美国回来的孙瑜在青筹备拍摄故事片《青岛之波》也因故流产。
回顾青岛百年影史,真正的影片拍摄应该是从1935年的《劫后桃花》开始的,之后《浪淘沙》《到自然去》等影片在青岛拍摄,青岛逐渐被誉为“天然摄影棚”,大批影片以及晚些时候的电视剧,都是在这儿拍摄的。上世纪30年代,还有一部影片不能不提,那就是1937年开拍的《黄海大盗》,关于这部影片的记录之前少之又少,该片是根据一则山东一艘商船遭到海盗劫持的新闻改编,编剧是青岛作家李同瑜,主演王人美等。王人美曾在回忆录《我的成名与不幸》中如此回忆:“你问我们为什么选择青岛当外景地?说起来好笑,那是为了省钱。外景地几十人,住旅馆,吃客饭,花销很大。孙瑜在青岛有一所别墅,那是祖上留下的产业,平时闲空着没人居住。我们去拍外景,住在那所别墅里,自己开伙,很省钱,所以青岛就成了不少片子的外景地。据我所知,像《到自然去》《浪淘沙》《黄海大盗》等影片都去那里拍过电影。”这也足以说明,孙瑜的祖产为青岛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外景拍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青岛市档案馆的张蓉曾撰文提到了该片在上海短暂公演之后下线,1947年6月23日的报纸登载了在青岛中山路福禄寿电影院公演《黄海大盗》,10年之后才在青岛又续前缘。
时间继续往前推进,早在1950年,上影在青岛拍摄了《海上风暴》的外景;1952年,长影的《葡萄熟了的时候》除了极少部分内景,全部拍摄于青岛郊区;1956年上影的《两个小足球队》、长影的《怒海轻骑》均在青岛拍摄过……《海魂》《乘风破浪》《青春之歌》《悬崖》《冰上姐妹》《地雷战》《秘密图纸》《渔岛怒潮》,一长串的电影名字中,都记录着青岛街头的点点滴滴。进入21世纪,进驻青岛剧组的确切数字已很难统计,估计每年有百余部影视作品在青岛拍摄。从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提供的资料看,每年在内地摄制的影视剧中,近三分之一在青岛取过景。
蔚蓝的大海、美丽的风光,是众多影片选择在青岛拍摄的原因。青岛还是“万国建筑博览会”,因而当电影写到境外、海外的一些地区和国家时,往往将外景地选在青岛,像《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中的美国、《二马》中的英国、《风流女谍》中的日本等。
青岛不仅是影片的拍摄胜地,而且还有不少剧作家、演员成名于青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熠熠发光。洪深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不提及的人物,他曾生活在青岛,既是戏剧家,也是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艺术的开拓者;崔嵬自幼生活在青岛,是海鸥剧社的主要演员,以后成为著名电影演员、导演,中国十大影星之一。还有严俊、耿震、黄氏三兄妹,以及雷仲谦、邵宏来、唐国强、王绘春等。多次获奖的《喜盈门》以及导演赵焕章、编剧辛显令都与青岛密不可分。至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青岛籍演员,更是层出不穷,倪萍、刘信义、宋佳、巫刚、夏雨、朱媛媛、陈好、黄渤、黄晓明,如今个个大名鼎鼎。俄罗斯文学博士鲁继勇还发现,日本电影明星三船敏郎也出生于青岛,他4岁时随父亲到大连,1938年自大连中学毕业后﹐帮助父亲经营照相馆,不久在当地被征入伍,1946年归国进入电影界……这些闪亮的名字,如一道长长的光线,照亮了青岛的整个电影艺术之旅。
夏天到了,避暑胜地的青岛,影视剧组纷至沓来,他们用摄像机记录下了青岛的街景,行人,也继续书写着青岛的电影历史,为今人,也为后代!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