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化教育
向青少年灌输附日卖国思想
解放前出版的历史文献 《青岛教育周刊》记载,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后不久,仿照其在北京设立“国立新民学院”的办法,开办“新民塾”,成立“青年训练所”,培养所需的伪职人员。在此基础上,于1939年6月11日成立了北京新民学院青岛分会。通过恢复或新设各级各类学校,向青少年灌输附日卖国思想,强迫学习日语,接受日本文化,还向各中小学派驻教育指导官,中等学校2名以上,其中一人担任副校长,市区小学每校一名,郊区小学则由一名教育指导官兼任一校或数校的“指导”工作。日本籍副校长和教育指导官在学校中掌握实权,指导监督校务,监视师生思想言行,打击破坏学校中的抗日活动,中国籍的校长对他们只能唯命是从。
为培养奴化教育的师资,1938年底在市立中学内附设特别师范科,教务部长和日语教员均为日本人。日伪在青岛实施奴化教育的典型当属东文书院,其校长李仲刚抗战前即在青岛创办私立东文书院,教授日语和古文,因公开鼓吹媚日卖国,被青岛市国民政府通缉,学校也被查封。青岛沦陷后东文书院重新开张。
中国学生被骂“亡国奴”
日本军政府还把日本中等学校定为培养基层军官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上学的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一样,接受日本军国主义“忠君爱国”思想教育和法西斯军事训练,培养武士道精神和等级观念,时刻准备“为大东亚圣战献身”。在日本学校里,日本侵略者虽然把中国学生当成日本人一样来教育了,但在人格上,中国学生却比日本学生低一等。日本人瞧不起中国学生,骂他们是“亡国奴”。
对于有抗日倾向或不遵从其奴化教育命令的学校,是绝不允许存在的。青岛铁路中学学生在青岛沦陷前曾有激烈的抗日行动,日本侵略者迟迟不许该校复课。1938年12月,日本宪兵队借口重庆有人给铁中学生寄信联系,捏造铁中有抗日组织“铁血团”,逮捕师生30余人,酷刑拷打,致使2人死亡,多人终生伤残。1939年,日本宪兵队在私立明德小学查出一部电台和一些抗日书刊,便将该校校长逮捕,并勒令该校停办一年多。
控制传媒
恬不知耻的日本中文报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由于日军的严密控制,青岛的报纸纷纷停刊,报业一片萧条。中国人办的报纸只有 《胶澳日报》勉强维持了几天,社长陈无我见风使舵,将报名改为《大东亚报》,宣传“大东亚共荣圈”,成为青岛第一份汉奸报纸。可是,即便这样奴颜婢膝,《大东亚报》的寿命也很短,只办了15天就被日军勒令停刊。
当时青岛只发行两份中文报纸,一份是《青岛新民报》,该报1938年1月18日创刊,初名《新民报》,社长张传基,是日本人在青岛创办的一家中文报纸。同年1月28日改名《青岛新民报》,日销两万份,该报1942年4月2日停刊。记者在青岛市档案馆查询到1940年的《青岛新民报》,版式设计、字体都有浓重的时代烙印,但内容上却只能用恬不知耻来形容。比如1940年1月刊登了一篇粉饰汪精卫投敌卖国的文章,称《汪精卫堪称勇者》,还说“欲实现真正永久和平,必须有主义与信仰,全国民众共同负荷始能发展。”
另一份是《大青岛报》,该报1914年创刊,社址初在中山路,后迁武定路。社长小谷节夫,总编辑酆洗元,曾留学日本,亲日派。该报副刊有“杂俎”、“晨光”、“青潮”等专栏。1937年“七七”事变后,曾一度停刊。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于当月25日复刊,日销约4000份。该报宣传 “中日亲善”、“中日提携”,鼓吹 “大东亚共存共荣”。该报于1942年4月2日终刊。次日,《青岛新民报》与《大青岛报》合并为《青岛大新民报》,社址在中山路6号,1945年9月13日终刊。
“当时青岛没有别的报纸,只有日本人控制的两份报纸,宣传的都是‘中日亲善’一类的东西,可以说是汉奸政府的机关报,中国老百姓都有抵制心理。”记者采访中,鲁海先生回忆当时的场景,但因为可阅读的东西太少,在加上《青岛大新民报》连载王度庐的小说,所以人们倒是愿意追看小说情节,如《卧虎藏龙传》、《铁骑银瓶传》等。据介绍,那时的连载小说,与现在直接从现成小说文本中摘录不同,每期连载的结尾都会留下一个悬念,吸引读者下期关注。鲁海告诉记者,当时很多家庭妇女不识字,就等孩子放学后,让孩子念报纸上的连载小说。
抗战故事
小英雄兰白玉智救12名伤员
讲述人:郭祥福
1944年8月,当时只有14岁的郭祥福和刚参加工作不到1个月的兰白玉,同为八路军冀第15军分区卫生一所的护士。当时郭祥福和兰白玉、战士刘杯水负责伤员的转移,由担架员抬着12名重伤员为一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绕过日本鬼子的数道封锁线,走了百里山路,进住到由日本鬼子制造的无人区的一个山洞里。
当年9月份,刘杯水第二次下山去背粮,原定2天回来,可4天过去了,却还没有回来。郭祥福和兰白玉意识到事情不妙,就把伤员转移到另一个更为隐蔽的山洞里。此时,他们已断粮两天。情况紧急,郭在仔细叮嘱兰白玉和伤员之后,冒着风雨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到堡垒户家背粮食。第三天的上午,当郭在返回时,路过原住的山洞,看见刘杯水被日本鬼子的刺刀穿透胸膛横尸洞口。郭顾不上掩埋刘杯水的尸体,迅速跑向伤员们藏身的山洞。直到看到山洞里安然无恙的兰白玉和伤员们,才放下那颗高悬的心。
原来,在郭走后的第二天,兰白玉把伤员背到洞口外的大石头上晒太阳。中午时,突然有20个日本鬼子搜山到了他们原住的山洞口处。兰白玉当机立断,用她瘦弱的身体将12个伤员一个个背回洞里,同时细心地将洞口隐蔽好。然后迅速地跑到对面的山梁上,时隐时现地转移敌人的注意力。当敌人发现兰白玉时向她开枪射击,而兰白玉却迅速地消失在山梁背后。日本鬼子搜遍整个山野却不见兰白玉的身影,天黑时只能气急败坏地回去。后来,兰白玉被记一次大功,并冠以“抗日小英雄”称号。
(郭祥福,抗战时期历任护士、军医,转业后就职于核工业部青岛疗养院,1980年离休。)
[编辑: 李敏娜]
相关专题: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