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首个农村电商平台建成 明年村村网上销售

2015-07-30 06:12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记者昨天从即墨市七级中心社区了解到,青岛首个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在七级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平台不仅吸引了众多在外打工的大学生回乡创业,而且当地40多名农民在家也当起了“创客”,开起网店销售特色农产品。当地政府成立大数据中心,将零散的农产品资源重新整合,建起完善的电商仓储和快递系统,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除了七级中心社区,即墨今年还打算在即墨经济开发区、段泊岚镇、通济新经济区、普东中心社区和蓝村镇进行农村电商试点,等运作成熟后,再展开推广,打造“农字号”大网络、大数据销售平台,让即墨的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探访:

  河畔建农村电商平台


  “当地农村有许多特色农产品,但苦于以前没有销路,打不开市场。现在农村电商平台就建在家门口,所有的农产品都不发愁销路了,而且还能卖出好价钱。”即墨七级中心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为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在青岛率先建成了一处2500多平方米的农村电商平台,将当地具有特色的农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和几家人气比较旺的电商联合打造一个“农字号”网络平台,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对当地农民进行网络销售技术培训,让农民树立、加深互联网意识,在家里开网店进行销售。

  “农村电商平台,还为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孵化中心。”即墨七级中心社区党工委书记王作召介绍说,七级位于大沽河和五沽河畔交界处,不仅有着众多的特色农业产品,还有一批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深藏在农村的文化,一旦被推到市场上,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据了解,这个农村电商平台目前已经吸引了众多当地农民和外地创客,大家将共同挖掘当地众多具有农村特色的产品文化,走向全国大市场。

  目标:

  明年村村网上销售


  “目前,已经有40多名农民在家开起了网店,销售当地各种特色农产品。”据介绍,七级整合盆栽菜、蘑菇、草莓、马铃薯等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借助七级双塔、大欧鸟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自然资源,统一包装、统一平台推介,线下开辟4条乡村旅游线路,实现线上线下有效无缝隙衔接,走农业品牌化、特色化、网络化发展之路,率先在大沽河流域建成即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后,即墨的农民不再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了。”王作召说,以前,农民自家种了几亩西瓜,都是商贩到地头收购,价格低不说,有时候销路不畅,农民还自己拉着农产品到处叫卖。农村电商平台的建立,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王作召介绍,农村电商平台启动后,整个的农产品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网上的交易量大大增加,快递公司也很快入驻到村里,整个社区几十个村庄,无论哪里有订单,产品都会很快集中到电商平台中心,统一向外发,本市订单当天就可送到家里。而这些农产品,都将由七级中心社区的质量检测中心把关,统一打印二维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溯源机制。明年,即墨七级中心社区的几十个村庄,将现实村村网上销售、人人网上淘宝的互联网+农业新局面。

  亮点:

  聚人才让大学生回乡创业


  王作召介绍说,此前当地考上大学的年轻人,基本上没有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的先例。时间长了,没有人才,容易造成农村这片市场成为一潭死水。目前,农村电商已经成功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回乡创业。为鼓励大学生回乡,七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只要回乡的大学生或务工人员,都可以免费入驻农村电商平台,技术、产品和电脑等,一条龙全部免费。

  “在外打拼了多年,现在回到家乡开始重新创业。”昨天上午,33岁的孙正琰介绍,10多年前,他从技校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3年前,换过多次工作的孙正琰在青岛开了一家网店。今年初听说家乡正在发展农村电商,他果断回到了家乡重新创业。他不仅自己回到了家乡,还带来了一个20多人的创业团队,成为农村电商平台的主要负责人。“现在已经有40多名创客在这里开起了网店。”孙正琰说,目前一个网店每天平均的销售额就达到上万元,有的已经销到了北京、上海等地。孙正琰说,他的目标是明年在农村建成上千家网店,让更多家乡人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记者 康晓欢

[编辑: 张珍珍]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