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惜福镇老人过102岁生日 长寿秘诀是心态好

2015-08-15 08:42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核心提示

  忙了一辈子,年纪大了也闲不住;坚持吃素食,越老吃饭越讲究;容易满足,从未和儿孙红过脸。城阳惜福镇杨家村矫淑法老人如今已是五世同堂,年过百岁仍耳聪目明,看电视过目不忘,至今还能穿针引线。昨天是矫淑法老人102岁生日,儿孙们60多口人为她祝寿。

  现场

  五世同堂给老人祝寿


  昨天上午,惜福镇杨家村矫淑法老人家里热闹非凡,当天正好是老人102岁生日,儿孙们特意赶来祝寿。“这是我儿子,这是外甥女婿,这是小重孙子……”一进门,老人的儿子82岁的杨希群边忙着招待客人边说。矫淑法老人坐在里屋的沙发上,儿媳、女儿、外甥女等一大群人围着她,正聊着家常。见记者进来,老人主动伸手打招呼。“可惜今天不是周末,年轻人都上班,多数回不来。”杨希群说,如今家里已是五世同堂,一大家子加起来足有60多口人,当天只来了一部分,但即使来不了,其他晚辈也会通过电话给老人祝寿。

  “母亲年纪大了,特别喜欢热闹,所以每逢生日,全家人能来的都来。”杨希群说,因为人太多,本来定好要去饭店庆祝,可母亲非说家里热闹,大伙只好顺着她的心意。除了儿孙们订购的寿桃,桌子上还摆着4个生日蛋糕。“人太多了,蛋糕少了根本分不过来,于是今年大伙一合计,干脆定制了4个。”杨希群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老人有两个儿子,杨希群是老大,今年82岁,小儿子也已经65岁了,见面时老人住在小儿子家。平时,两个儿子总是抢着赡养老人。杨希群的大儿子住在李村,多年前,儿子就在李村给他们老两口买了楼房。到了夏天,母亲回弟弟家住,为了让母亲开心,老两口每次都陪母亲一起搬回老家。“母亲年纪大了,特别恋家,所以我们在老家能多呆一天是一天。”杨希群说,到了冬天,老家要生炉子,担心煤气熏到母亲,老两口就会和母亲一起回李村居住,因为楼房有集中供暖。

  目击

  耳聪目明能穿针引线


  “平时奶奶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戏。”孙子杨世勇说,什么柳腔、茂腔,家里各种戏曲的光盘就有一大摞。除了听戏,老人还爱看电视剧,一部电视剧看一遍就能记下,不仅爱看,还愿意跟人讲。如果平日里有人上门,老人就跟人讲个不停,除了电视剧,讲的最多的就是过去的故事。“这些故事我们都听了不知多少遍了,可每次奶奶讲起时,大伙都会聚精会神地听。”杨世勇说,不仅如此,对于百岁老人,政府每个月都有补贴,一年发多少钱,多了还是少了,老人比谁都清楚。

  听说大家在说自己,矫淑法老人开始闲不住,非要展示一下。在她的要求下,儿孙们找来针线。老人正坐在椅子上,一手拿针,一手拿线,先将线头用手捻一下,头部微倾,让眼睛靠近针眼,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针头就穿过针眼。为了证明自己老当益壮,老人还特意将针线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引来一阵欢笑。

  揭秘

  长寿秘诀:心态好易满足


  “儿孙们事事都顺着她,老人心情自然就好。”采访中杨家村社区工作人员说,老人长寿与家人的孝顺分不开。“母亲经历过战争和和平年代,看待事情很容易满足。”说起母亲长寿的秘诀,杨希群认为最重要的是心态。举个例子,现在生活好了,许多人对大鱼大肉习以为常,可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看到满桌子的菜肴,母亲还是会想起以前。“看看现在,这日子多好啊!”老人指着饭桌不停说着,似乎在提醒儿孙,一定要珍惜幸福的生活。

  这么多年来,老人很少生气。如果看不惯儿孙的行为,绝对不会藏在心里,而是当着面委婉地说出来。最重要的是,老人说话很讲究艺术,如果发现儿孙们之间有矛盾,总是见一个说一个,绝不在一个人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如果儿孙们当着面斗几句嘴,她只会打圆场。还有就是绝不帮亲,如果儿子跟儿媳或者女儿跟女婿闹矛盾,她只会批评儿子和女儿,尽量给另一方留面子。在母亲的影响下,这么多年来,全家60多口人从未红过脸。

  讲述

  素食为主三餐按时吃


  采访中记者发现,老人耳聪目明,与人交流时思路非常清晰。交谈中,儿孙们告诉记者,老人平时很讲究,还特别爱干净,平日里老爱活动,这些都跟她年轻时的习惯和经历有关。

  “年轻时没条件,奶奶年纪越大吃饭越讲究。”杨世勇说,老人年轻时几乎不吃肉,尤其是家里养的鸡、鸭、鹅、猪等,别人吃她不管,可自己却一点也不沾。至于为什么,老人从来没说过,在家人看来,她心地善良,平日里对待家禽都是悉心照料,可能不忍心吃它们。如果说以前没有条件吃肉,可如今条件好了,老人吃饭还是以五谷杂粮和蔬菜为主。

  现在老人吃饭非常注意,一日三餐一定要按时吃。早餐一个鸡蛋、一碗稀饭,鸡蛋一天只吃一个,午饭和晚饭则以素食为主,每顿的饭量不多也不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这样。连喝水也有一定量,从不多喝。采访中,家里年龄最小的小重孙女把一块巧克力塞进老人嘴里。大家都知道,老人很少随便吃零食,一时间目光都望向老人。为了不伤害孩子的孝心,老人用嘴轻轻抿了一下,表示接受了,然后又塞进孩子的嘴中。

  就是有一点,老人特别爱吃咸,家人每餐都要准备一些小咸菜,如果老人觉得菜淡了,就夹一口咸菜,这一点可能跟上了年纪有关。“现在生活好了,想吃什么尽管说,不用这么讲究!”面对家人的劝说,老人总是说:“吃坏了身体,还不得给你们添麻烦?”

  爱活动一辈子闲不住

  杨世勇告诉记者,常听奶奶说起,解放前,大约是她30岁左右的时候,曾给当地的武装队站过岗、放过哨。当时,日本人侵占青岛,为了防止日本士兵进村骚扰,奶奶经常要爬到附近的山上,一旦发现风吹草动,就立刻向村里发出信号。解放后,爷爷成了一名工人,常年在外工作。当时,家里最多时有5亩农田。一段时间里,田地里的农活、家里的家务以及照料几个孩子等,都压在奶奶一个人身上。“小时候的印象中,母亲一天也不闲着,总是家里家外忙这忙那。”杨希群说。

  90多岁以后,老人还是闲不住,考虑到年纪大了,家人不让她出远门,担心有个闪失。于是,一有空,老人就在院子里散步,而且还不愿让人搀扶着。5年前,意外还是发生了,一次偶然,老人在家门口摔伤了。当时考虑到她的年纪,医生不建议做手术,可在老人的坚持下,手术最终还是做了,让家人没想到的是,一周后她竟然能下床了。如今,老人仍保留着早晚散步的习惯,不过由于受过伤的缘故,需要借助器械行走。

  数字

  岛城百岁老人776人


  记者从青岛市老龄办获悉,截至2014年底,青岛市百岁以上老人全市有776人,其中,男性183人,女性593人。年纪最大的112岁,共有两人,分别来自即墨和莱西,都是女性。全市百岁老人人数最多是市北区,共有152人。

  另外,统计数据显示,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53万,其中90岁以上的有28763人,占老年人口的1.8%,百岁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是0.05%。也就是说,在青岛,一万个老年人中,百岁老人就占5个。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涛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