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淡了七夕变示爱节 平度地区"吃巧饼"

2015-08-18 10:0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一位市民在超市选购巧饼。



  即将到来的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节”,来源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巧饼,和相爱的人互赠礼物来表达浓浓的情谊。平度地区过七夕有什么独特的习俗?单身的人怎么过节?告白有没有新招?如何永葆爱情的甜蜜……这个七夕,平度新闻和您一起浪漫过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在平度地区,“看天河”、“乞巧”、“制作巧饼”等都是传统的七夕习俗。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七夕节注重的传统民俗在年轻人当中已慢慢淡化,他们赋予了传统节日更多新奇的元素,仅有少数年岁较长的人还在坚持着一些传统风俗,而“吃巧饼”成为平度地区保持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七夕习俗。

  平度北乡七月初六过“七夕”

  记者从平度市档案局了解到,众所周知的七夕节,在平度地区可并非都是七月初七这天过。“相传‘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但平度北境与莱州接壤的大泽山等地却提前一天过七月初六。”档案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提前一天过七夕的起因是明代莱州知府朱万年为平剿孔有德叛军壮烈牺牲日即在七月初七,人们为了避讳朱公忌日,提前于七月初六过此节,“莱州地区过七月初六,也波及到我们平度北乡”。

  说起七夕的传统习俗,“看天河”就不得不提。仲夏时节,晴朗的夜空有一道光芒闪烁的星带,俗称“天河”。“天河”两边,分别是“织女星”和“金牛星”。相传每年七月初七,喜鹊都飞上天去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因此,乞巧节前后,细雨淋淋,看不到喜鹊的踪影。人们认为喜鹊聚集“天河”,为牛郎织女搭桥去了。

  “以前到了七月初七这天夜里,我们就在村外或院内席地而卧,远远地看着天河,预测秋季作物收成如何。”市民高先生回忆道,“有一句农谚说得好:天河弯弯吃干饭(收成好),天河直溜吃气馏(歉收)。”当人们看到弯弯的天河时,便互相传告,预庆丰收。“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七夕当天看天河了。”高先生说道。

  七夕当天祭拜织女“乞巧”

  传说中,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遂发展出了一种“乞巧”的习俗。据《平度民俗志》记载,20世纪60年代之前,平度乡村未成年的女孩有拜祭织女乞巧的活动,这天夜里,女孩们就会集结在一起,设案焚香燃烛供奉织女画像。

  “供品一般都是我们自己购置的西瓜、甜瓜、红枣、花生、巧饼、糖果、绿豆芽、大麦芽、鲜花等。祭拜时经常举行一些像穿针、引线、抛绣针、香草占卜、浮针试巧、做菜等游戏和技艺。”今年81岁的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自20世纪60年代后,“乞巧”这一习俗也逐渐淡化消失。

  黄女士回忆说,乞巧对她们来说是一项带有神秘色彩的习俗活动。“到了那天晚上,我们几个女伴凑在一起,趁着大人不在,带着自己的拿手菜到场院等比较隐蔽的地方,虔诚地向织女姐姐敬献,希望织女姐姐赐给我们一双巧手。”黄女士说,现在回忆起来,她仍然觉得那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

  巧饼当项链挂在脖子上臭美

  乞巧节前几天,平度乡村有制作、烘烤巧饼的习俗。制作巧饼的模具多为杨柳木刻制而成,内嵌猴、金鱼、蝉、寿桃、莲蓬、篓子等多种动植物图案,通常有单磕、一连四、一连六、一连十(“十样景”)等。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副食品的丰富,城乡家庭制作巧饼的习俗逐渐淡化。

  “我们年轻的时候,每年七夕都盼着吃巧饼。”今年53岁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她记得十七八岁的时候,她随父母在老家生活,每到七夕,母亲都会给姐妹三个制作巧饼。“我印象中,母亲做的巧饼不大,做好之后就用线给我们穿起来,套在脖子上当项链。等到臭美完了,我们就把巧饼吃掉。”刘女士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已经很少有家庭自己动手做巧饼了。“现在超市、副食品店里都有卖的,很少有人愿意自己动手费事制作了。”市民马女士表示,很多“七夕”的传统习俗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淡化消失,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吃巧饼大概是所剩不多的七夕习俗了。“而且,很多年轻人买巧饼吃也不一定了解其中的习俗,对他们来说,七夕可能更多的是互赠礼物的日子,也是示爱的好时机。”马女士表示。

  文/图 记者 张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巧饼 七夕 平度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