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消保委针对岛城在校大学生的网购现状及维权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通过5000份调查问卷,覆盖了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7所高校,回收有效问卷4569份,受调查学生中女生占57.28%,男生占42.72%。9月8日,《青岛市大学生网络购物及维权情况调查报告书》出炉,统计数据显示,岛城99%的大学生通过网上购物,其中,超过8成的大学生有过被“坑”的经历,有7成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网购中被侵权,但是,45.7%的大学生最终放弃维权,选择了沉默。
谁在买
99%有过网购经历
调查数据显示,99.08%的学生进行过网络购物,这一数据充分说明网购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极高。没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人数仅占0.92%,他们不选择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担心商品的质量问题,其次是质疑网络的安全性。
从网络购物频率上来看,63.58%的学生平均1个月至少会进行1次网络购物;而23.83%的学生网购频繁,平均1个月3次以上。“想要的东西在学校周边买不到,每天都有课,也没时间去逛街,就从网上解决。”青岛理工大学在校生田帅告诉记者,他的日常消费行为主要在网上发生,选择网购的唯一理由,就是省时省事。
根据调查,“购买方便、节省时间”是大学生选择网购的首位原因,在有过网购经历的学生中,有61.59%的学生抱着跟田帅一样的消费心理而选择网购。从地域范围而言,距离商圈较远的学校网购需求也相对较盛,比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等,学生会因出行、购物不方便而倾向于通过网购来满足日常需求。
其次,网上售价比实体店便宜,有活动时折扣更大,促使大学生愿意购买。此外,部分大学生还表示,网购的可选度非常高,就拿服饰来说,有些款式刚一上市,网上就会出现同款,这切合了大学生追求新颖时尚、张扬个性的需求。
买什么
服饰话费小饰品最多
大学生网购,都买些什么呢?统计数据显示,服饰、话费、小饰品三大消费类别位居岛城大学生网购商品购买量的前三位,与此同时,书本、运动用品、数码产品等也正在成为新的增消费需求点。
“平时吃的玩的用的基本都从网上买,交易次数挺多,但是每一笔的单价并不贵。”接受记者采访时,在校生王颖称,她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有1500元,花在网购上的额度在400元至600元之间,“遇到特殊的节日会稍高一点。”可见,岛城大学生网购支出已在生活费中占有一定比例。
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生活费在6000元至18000元/年;84.26%大学生的网购费用在500至1500元/年。大部分高校学生的生活费都是家庭供给,少部分依靠勤工俭学或业余打工自给,受支配费用额度的影响,学生们的网购消费水平也存在局限,因此,大学生的网购交易金额普遍不高。
咋付款
易成分期付款尝鲜者
目前,多家电商平台都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方式悄然兴起,甚至还有专门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推出的网购分期付款活动,通过调查也证实,在校大学生往往更容易成为“分期付款”的尝鲜者。此次调查收集的数字显示,岛城大学生有16.74%体验过“分期付款”。
但青岛市消保委表示,体验过分期付款方式的765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都曾遇到过诸多限制。其中,33.90%的学生表示,商家虽然允许购买商品使用分期付款,但购买时需要通过第三交易方,即款项付给了中间卖家,而不是直接与原始卖家和网站支付平台交易。23.90%的学生表示,购买的商品处在网购信用卡还款期,一旦申请退货,会遭遇手续无法及时终止且退费难的问题。还有22.52%的学生表示,虽然进行了分期付款的相关手续,但没收到货,且无法举证。21.71%的学生表示,被分期付款商品“零首付、零手续费”所吸引,听取了卖家建议,采用了“快递代收”模式进行交易被骗取了“快递代收费”等费用。
从数据看问题
89.19%网购时曾被坑
与消费经验更为丰富的有收入人士相比,还在“象牙塔”里大学生们网购时遇到的纠纷和困难更多。根据此次调查数据,有89.19%的岛城大学生表示,再拆开快递见到商品实物的一刹那,感觉被“坑”了。
在众多被“坑”因素中,“商品与商家描述不符”是岛城大学生最大的不满。调查显示,64.65%的大学生收到过“实物与网络描述不符”的商品;其次,56.93%的学生买到过“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因“给卖家差评而被骚扰甚至威胁”的人数占比23.20%;因“商家违背承诺不能在七天内无条件退货”而不满意的占14.22%。
由于“购买的货物没有三包等服务”而感到不满意的人数占12.15%,由于“网络已支付货款,但未收到货物”和“网站单方面取消订单”而不满意的分别占8.60%和3.09%。
45.7%放弃维权
买到的东西出现问题,被“坑”的大学生又会如何处理呢?“肯定是第一时间先找卖家啊,但是遇到不讲理的卖家的几率很高,那也没办法,如果价值不是很高的东西就算了。”经常网购的大学生田帅如是回答。当记者询问是否会向维权部门求援时,田帅直摇头,“求援更麻烦,感觉能成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大。”还有些大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清楚找哪个部门求助。
大学生遭遇网购侵权后的消极态度,在调查数据上则有更加直观的反应。统计显示,有74.04%的大学生认为在网购中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过损害,其中,有45.7%的学生放弃维权,息事宁人;而选择进行维权的学生中,有39.64%的学生没采取过向相关部门进行过投诉、申诉、举报的方式进行维权网购过程中权益受损后。
就此,市消保委对有过维权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访谈,他们虽然曾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过,但结果多是与网店店主协商不满意,或者到相关部门投诉后发现证据不足、法规不健全等,继而在没有达到自己的诉求之后,会选择消极行动来对待,包括一是给商家“差评”,拉黑店家,二是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以后不再选择该店家。
超50%不懂自我保护
经过更深一层次的探索,市消保委在调查中发现,有50%以上大学生在实际网购过程中,并不懂自我保护。在被调查的岛城大学生当中,大家普遍反映对关于“网络购物”的相关规定不了解,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应该遵循哪些义务,对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如何进行维权等问题亦模糊不清。
数据显示,有54.72%的大学生没有关注过新消法中对网络购物的相关规定,有51.48%的大学生要求就网购及日常消费中的商品识假辨假、网购陷阱的防范及维权方法等问题进行知识普及。70.17%的学生表示在网购前从来没有阅读过网站所提供的规则、条款便进行购物;56.16%的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消费时,从来不会主动向商家索要发票。
目前,网购平台的诚信体系尚不健全,经验不足、认知不足的大学生就更容易受骗。虚拟的网络购物市场中,商家、电子商务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并不对称,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商品和服务名不副实等各种问题,有54.67%的大学生认为“店铺刷信誉、评论是假的”是导致自己上当的主要因素。
对策
校方官方多宣传
维权意识要加强
一方面是大学生网购活跃度的极大升高,另一方面是遭遇侵权后的束手无措,大学生的网购消费维权路就此走进了“死胡同”吗?市消保委分别向校方、官方、大学生自身和学生家庭等多方面提出对策。
针对校方,市消保委建议,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组织举办多种类消费维权宣传活动。同时,利用在校团委、校学生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出一条维权渠道,让学生针对维权问题随时留言、提问。一般大学里都有学生会,消保委特别建议对学生会消费维权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校园维权工作人员的素质。
针对官方,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定点在校园发放消费维权方面宣传册、开设假冒伪劣对比宣传台、举办专题活动等形式普及维权知识。行政部门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及网商的信用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机制,通过行政抽检及比较试验等多种方式,强化对消费者日常关注的重点商品进行质量监管。
对于大学生自身,市消保委建议,要科学理性消费,日常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学会对自己的每项开支做出预算和记录,努力树立节约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同时,要增强消费维权意识,大学生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要学会从我做起,增强法治观念和消费维权意识,在遇到侵权时敢于积极利用法律等各种有效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本报记者 王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