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李飞正接受市民咨询。
66岁的王女士,自丈夫病故后,发现小女儿开始出现孤独、谩骂、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并因此住院治疗过多次。自此,王女士开始少语少动,常常独自唉声叹气、暗自神伤流泪,将小女儿患病归咎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对不起小女儿。为了解脱痛苦,王女士趁家人不注意给女儿和自己分别服下100片精神药物。幸亏家人发现及时,经过抢救脱险。此后,家人带着王女士到医院鉴定后才知她患上了老年期痴呆。在9月21日世界老年痴呆日到来之际,莱西市人民医院心理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发现有痴呆症状要及时就医,平日均衡饮食、规律生活、适当运动,可有效预防老年期痴呆,不做“老糊涂”。
患老年痴呆,服药求解脱
王女士今年66岁,已经退休。虽然丈夫早年病故,但是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然而,丈夫病故不久,还在上学的小女儿开始出现日益加重的孤独情况,常常喃喃自语,对空谩骂,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渐下降。甚至还称王女士与其他人合伙在家里安装窃听器,监视自己的一举动,要陷害自己,为此常常辱骂殴打王女士,家人带她住院治疗过多次。王女士也因此开始愁云满面,出现少语少动、言行缓慢,常常独自唉声叹气,时不时暗自神伤流泪。前往探视王女士的亲友和邻居常常听她讲,是自己对不起小女儿,小女儿的病是自己失职造成的。现在,自己老了,身体不行了,更是成了废物,自己什么都不如人,不仅不能为孩子分忧解难,还要孩子照顾自己拖累了他们,活着于她而言只剩艰难,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早点儿死了好。尽管家人对患病的小女儿极力关心和照顾,但是王女士还是放心不下。担心自己离世以后患病的女儿没人照顾。
于是,在小女儿感冒发烧的时候,王女士心里感觉愈加难受,为了解脱女儿和自己的痛苦,她支开其他家人,不分昼夜地亲自护理小女儿,并趁机给女儿和自己各服下100片精神药物。万幸的是,被家人及时发现,经过抢救后脱险。
老年期痴呆致残致死率高
对此,经过鉴定,莱西市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李飞表示,王女士心境障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她患上的是老年期痴呆。据其介绍,老年期痴呆除了表现有定向、记忆、学习、语言、思维等多种认知功能损害以外,还表现有精神行为异常。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常见于疾病的中晚期。患者早期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多半不太愿意暴露。当病情发展至基本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时,精神行为症状会逐渐平息和消退。明显的精神行为症状提示痴呆程度较重或者病情进展较快。虽然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多种多样,但是大致可归纳为神经症性、精神病性、人格改变、焦虑抑郁等症状群。
国外的研究表明,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很高,并与年龄显著相关,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60岁以上为3% 至5%,65岁以上为5% 至7%,80岁以上超过20% ,90岁以上可超50% 。换句话说,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每增加5岁患病率约增加1倍,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2倍。而且,老年期痴呆的致残致死率高,已成为第4位死因。因此,老年期痴呆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重要卫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但是,由于老年期痴呆病因不明,目前还无特效治疗。现在经过证实的有效治疗方法大都属于对症治疗,包括躯体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心理及支持治疗。开展社会心理治疗,要对患者的诊断、痴呆严重程度、精神症状、躯体健康状况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详细评价,对轻症患者加强心理支持和行为指导,对重症患者加强护理,保证适当的营养。
适当运动,不做“老糊涂”
“社会心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尽可能维持患者的认知和社会生活功能,并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李飞说,社会治疗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患者家属决定患者是住院治疗还是家庭治疗或者日间护理等,帮助家属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患者自杀、冲动攻击等,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帮助家属解决有关法律问题以及其他行为能力问题。
同时,李飞建议患者家属或者照料者在护理时,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对患者提问或者回答患者问题时,要尽量简单明了,以免使患者迷惑;患者生气和发怒的时候不要争执;如果患者吵闹,应该冷静而坚定地予以劝阻;不要经常变换对待患者的方式;功能明显减退或者出现新症状时应该及时找医师诊治;尽可能提供有利于患者定向和记忆的提示或者线索,诸如日历、使用物品标注名称、给予卧室适当图示等。此外,还可向医师咨询一些处理行为问题的心理学方法和简单实用的技巧。
对于预防老年期痴呆,李飞建议大家在饮食方面要均衡,不要摄取过多的盐分和动物性脂肪,不要过度喝酒抽烟,保证规律生活。并对事物保持高度兴趣及好奇心,增加注意力,积极用脑,防止记忆力减退。对于因为退休、朋友亡故等感到失落的高龄者要避免过于消沉、唉声叹气,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散散步、写写字、画幅画、吹吹乐器、做饭烧菜等日常运动,维持腰部、手脚等身体部位的强壮,以保健康生活,远离老年痴呆,不做“老糊涂”。
文/图 记者 孙澳丽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