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初腾飞是因为“蓝丝带环保行”的一个公益项目,那时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刚刚完成了历时24天的青岛海岸线徒步环保调查,正在为青岛胶州湾绘制一幅“环保地图”。这个最终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的海洋环保项目,来自于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青岛农业大学志愿者服务社的一群90后志愿者,在他们心中,海应该是蓝色的,一块废纸或一摊污水会让这片海不再美丽。为此,他们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小到每周定期走进岛城的各大浴场进行净滩环保行动,大到对岛城周边海域的水质进行调查,成为岛城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文化宣传的重要力量。
经历
24天胶州湾徒步环保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青岛农业大学志愿者服务社是青岛农业大学的一个社团组织,之前大多活动就是到海边捡拾垃圾,或是参与其他扶老爱幼的公益活动。“我觉得我们缺乏特有的项目和内容。”协会前会长初腾飞告诉记者,他起初是因为所学专业和从小与大海相处的原因,在学校众多社团中选择了 “蓝丝带”,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琢磨着转变协会的发展模式。几次尝试后,他的心里有了底,2013年6月,他当选协会会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最让初腾飞骄傲的一个项目就是去年暑假期间协会提交的“青岛海岸线徒步环保调查”项目。“这个项目是由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中国海油团委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发起的 ‘蔚蓝力量·关爱海洋’青年微公益行动,我们是青岛市唯一一个在全国评选的项目中获奖的。”初腾飞的项目获得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4.75万元的公益基金资助,他还作为项目代表,赴北京签署了项目实施三方协议。
曾每天只睡5小时 7月23日,经过前期培训,当其他同学都在度暑假时,蓝丝带志愿调查服务队开始了海岸线调查。24天时间里,他们先后徒步走过胶州湾、丁字湾、鳌山湾、董家口、灵山湾、浮山湾、太平湾、青岛湾、海西湾等17处重点海域的海岸,通过录像摄影、问卷调查、取样调查等方式,获得了青岛现阶段海岸线生态方面的资料。
为了“给海水体检”,调查队平均每公里至少检测一次,合计进行了213次水质检测;为了“给垃圾找亲戚”,调查队对沿途海岸的垃圾污染情况进行连续观察,根据污染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段,按分段记录垃圾污染的状况并粗略评定污染等级,对代表性地段进行拍照,对分段点进行GPS定位……“青岛海岸线徒步环保调查”项目让初腾飞感受到了未曾有过的成功,也让他和团队的成员们有了特殊的人生阅历,然而回想起项目申请前的几个月,初腾飞摇着头说:“真的很难,每天差不多只睡5个多小时,好在自己坚持下来了。”
艰辛没让大家退却 初腾飞坦言,在他刚刚接到“蔚蓝力量·关爱海洋”青年微公益行动通知时,他和团队成员感觉无从下手。“但是这个活动完全符合我们协会的核心精神,我们决定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经过分工,初腾飞和其他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申请项目。每天查资料、想策划、完善方案,除了上课,初腾飞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项目的设计上,早晨6点半起床,晚上12点返回宿舍,凌晨一两点钟才能睡觉。两个多月时间,仅主体的方案设计框架就写了20多页,加上其他的补充,到底有多少字连初腾飞自己也数不清了。
调查工作开始后,大家更是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艰辛。让初腾飞印象最深的是,调查队中的一名女同学在红岛调查时摔倒在礁石上,连牛仔裤都磕破了,腿上留下了一条很深的口子,大家为她包扎后,女同学跟着队伍继续徒步前进。当天晚上,大家劝女同学不要再参加调查,留在宿舍整理资料,可第二天一早,女同学包扎好了伤口又跟着大家上路了。初腾飞说,这位女同学的举动给了他和团队很大的鼓励。
发展
把专家“请进来”让团队更专业 《“蔚蓝力量·关爱海洋”青年微公益行动——蓝丝带青岛海岸线徒步环保调查》项目最终拿下了全国金奖,这既让大家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也让大家树立了更强的保护海洋的决心。蓝丝带服务社如今已经有300多名志愿者,每月和每周定期搞各种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一支专业的团队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士为大家普及相关的知识。”初腾飞说,他们聘请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国家海洋局“蛟龙”号潜航员、国家深潜英雄——付文韬等知名海洋专家做协会指导专家;多次联合青岛水族馆举办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目前服务社得到广大技术专家的关注和认可,各类专家纷纷加入协会,指导和支持服务社的工作,推动了蓝丝带服务社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有了这些专家的加入,队伍的专业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队伍的成员也逐渐从海洋环保初级的热心人士升级为专业志愿者。
让队员“走出去”学习急救技能 “我们经常要进行徒步调查,掌握一定的户外急救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初腾飞说,就在徒步调查之前,蓝丝带青岛海岸线志愿调查队还主动向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讨教户外急救知识,红十字会专门安排了专业的护理人员使用人体模型进行具体的操作示范,让大家深刻领会急救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技巧。对创伤救护的止血包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不同部位骨折的固定方法和如何搬运伤员,对交通事故、溺水等各种突发意外救护原则和措施作了介绍,让大家对各类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的处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提高了志愿者的急救意识。培训让志愿者们切身感受了现场急救的重要性,熟悉和基本掌握了现场初级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规划
让保护行动更专业 现在,“蓝丝带”的志愿者主要做公众海洋意识教育、海洋环境教育、海洋科普教育,面对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已经在3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定期开课。平日里,志愿者们越来越多地开始承担“科研版净滩”行动。
作为全国920全民海岸清洁行动的其中一站,青岛蓝丝带志愿者与其他17个沿海城市、24家公益机构、数千名志愿者一起,把收集到的垃圾进行专业数据整理,最后汇总到中国的海岸线垃圾数据库中。“我们这次的科研版净滩项目就是科学地捡垃圾并利用数据。”活动发起方、青岛君和环保公益促进中心的贾晓慧说,与单纯的清理海滩不同,他们这次行动每一个被捡起的瓶盖、塑料袋等垃圾,都会被记录在数据卡上。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这次活动是由他们和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联合组织的。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青岛农业大学志愿者服务社的志愿者经过前期培训后,将捡拾到的垃圾,进行仔细地分类称重,这些数据都将被记录下来,被统一汇总到上海仁渡这家专门做海洋环保的民间公益组织,而最终来自全国的数据,都将进入联合国旗下的一个数据库。
如今,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青岛站正在筹建中,前会长初腾飞说,他希望包括青岛农业大学志愿者服务社在内的,对海洋保护具有高度热情的蓝丝带志愿者,能够走向山东,组成山东海洋保护大联盟,以更为专业的姿态为保护海洋环境做一些事情。
感触
“90后”要有担当 初腾飞和许多老协会会员已经进入大四,回想起自己曾经走在海岸线上调查、“科普月”系列活动中将“科普大篷车”开进各个区、市的广场上,他们的心里有许多感慨。“我们很年轻,是这个时代的生力军,我们应该用掌握的知识,为我们身边的人做些事,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做些事。”初腾飞说,他在做社会调查,以及跟很多同学聊天时发现,其实在大家心中,对身边的人和事有很多的想法,其中大多是积极的东西,如果把心中的想法变成行动,迈出这一步,也许就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丝变化。“我们将来要接管这个时代,要敢于去担当,既要有想法,更要有行动,要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做些事情。”
结束语 早报向读者展示了包括海上救援、国学公益传播、熊猫血志愿者、回忆管家、手语服务队和海洋保护协会等专业志愿者服务队,这只是青岛3938个志愿服务团队中的几个,而这些队伍对常住人口900多万的青岛市来说,意味着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每一位青岛市民生活中的日常见闻和普遍现象,也揭示出志愿服务俨然是目前青岛市参与度极高的一个特殊“行业”。如何及时高效地发掘和培养有成长性的服务团队,如何有针对性地扶持和指导形形色色的服务项目,青岛市在对志愿服务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过程中,正在逐渐走出一条让志愿服务呈现专业化、常态化的健康蓬勃的发展之路。这些专业志愿者团队正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让岛城市民感受着公益的力量,感受到快乐。
本版撰稿 记者 于顺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