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追过的老字号:身穿谦祥益 手戴亨得利

2015-10-27 11:1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一些明星、领导来青岛休假的时候,也穿我们定做的鞋”

  



  记者:您刚进孚德的时候,孚德是什么样子的?

  赵国强:那时候孚德规模很小,工人也很少。店面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因为卖得少,产量也有限。

  记者:当时皮鞋在老百姓心中是什么地位?

  赵国强:当时皮鞋是奢侈品,一般人都穿布鞋、胶鞋,穿皮鞋并不普及,只有出席重要场合才穿。

  记者:您开始做什么工作?

  赵国强:我进厂之后是从学徒做起的,当时只有十七岁,因为鞋都是纯手工制造,所以做了三年学徒。当时做鞋分几大工序,第一道是检材,第二道是做帮,第三道制底。我一直跟着创始人衣中秀师傅,从鞋楦设计开始,这是做鞋的基础,之后再把鞋帮固定在鞋楦上,鞋楦其实就和人的脚一样。

  记者:做鞋对技术的要求高吗?

  赵国强:从技术层面说起来话就长了,也太专业。孚德主要以女鞋闻名,从以前的老掌柜衣师傅开始,他对鞋楦要求非常严格,因为皮鞋是服务于上层社会的,鞋楦做得好,鞋就做得好;服务好,驰名度才比较高,所以孚德不仅在青岛,在全国的知名度也比较高。青岛解放以后所有的鞋厂都合并了,唯独孚德没有,它实行的是公私合营,始终坚持着老字号,所以很多老青岛人都来孚德做鞋。衣师傅在女鞋上比较下功夫,孚德鞋的特点除了穿着舒适,美观大方外,脚肥的人穿上之后,不显得肥,就像人做衣服一样,比较合体,孚德鞋适合人的脚型,能够遮丑,恐怕这是老字号技术内涵的精髓吧。

  记者:听说当年衣师傅还上门做鞋?服务对象是哪些人?

  赵国强:过去做鞋都是这样。大都是教师、大夫,还有搞文艺的,往往是有头面、比较注重外观外表的人。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已经不上门了。不过,一些明星、领导,来青岛休假的时候,也穿我们定做的鞋。

  记者:孚德这两字是什么意思?听着怎么像外语翻译名?

  赵国强:当时我就问过衣师傅,他说在他当学徒的时候,他的师傅开的店叫申德,他不认识字,最多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所以“申德”是哪两个字他不知道,我就问他,孚德这两字是怎么起的?他说他找了个教书先生,帮忙起的,意思是比申德更进一步,后来我查了一下厂志,“孚”是使人信服的意思,“德”意为好的品行,这两个字意思是深孚众望,以德服人。

  “老街可以算城市的根,其他地方和这里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记者:您觉得要达到什么标准才能称为老字号?

  孙保锋:这个国家肯定有相关的界定,我个人认为老字号首先需要跟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区域肯定在城市里,是市级?省级?还是全国性的?北京的同仁堂是全国性的老字号,还有瑞蚨祥,而青岛的老字号应该在全市范围内。再就是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店铺所凭借的特质是什么?比如,盛锡福的帽子质量就是好,谦祥益的绸布不光面料好,服务还周到,春和楼有很多招牌菜,这些是它们绵延的法宝。一提老字号就意味着上档次,或者经济实惠,是在时间的沉淀中历练出来的口碑,归结到底就是金字招牌,在同行业里具有独特的优势。当然,老字号也需要创新,如果产品管理和服务模式不创新,它也会被淘汰掉,要与时俱进。一个新商家经过三年五年,算不上老字号,真正的老字号要经过三五十年依然存在。

  记者:大部分老字号出自于大鲍岛,是不是反映了这个区域曾经的繁荣?

  孙保锋:大鲍岛繁荣不仅仅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早在德国占领时期,有一张地价图就反映得很清楚,青岛当时最贵的地皮一部分是太平路的海景房,一部分是大鲍岛区域,这里曾经寸土寸金,从最开始就是CBD中央商务区,不光零售商业,周边有很多贸易商行,是青岛最核心的经济区。关键的是,大鲍岛的商业是全市性的,甚至胶州人即墨人上来,觉得来趟青岛不容易,都得慕名来大鲍岛逛逛。

  记者:您觉得老字号在百姓心中具有什么分量?

  孙保锋:老字号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人们一说来青岛旅游,往往说有山有海,有栈桥有八大关,但这些都是风景,要体会这个城市的真正特色,就要消费,这些是你和城市的亲密接触,景点只是过过眼瘾,有了消费,才能真正体验城市,比如喝碗豆腐脑,味觉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印象会叠加,会形成一种影响,就像梁实秋当年吃在青岛留下深刻印象一样。

  青岛人或多或少都会对这里有一种留恋,因为这里可以算作是城市的根,其他地方和这里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都是从这里辐射出去的,很可能在辽宁做家电修理的,实际上原来在大鲍岛当过学徒。比如谦祥益、瑞蚨祥,出自章丘帮,从济南到青岛,然后本土化。所以,老字号的传承,绝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包含着人情物态,也包括整个城市的品格。

  “老字号其实可以做影视基地,我还当过群众演员”

  记者:当年您印象深刻的老字号是哪个?

  单志先:瑞芬茶庄,现在也没有了,原址改成饭店了,这个茶庄资质非常老,门头是清朝末年的军机大臣吴郁生写的,他的书法很厉害,德县路上的澡堂玉生池,也是他题写的。中山路上还有个福盛德茶庄也很有名。比较起来,瑞芬茶庄的信誉高,都是当年采的新茶,很多老百姓都喝,做小生意的,在店铺里泡上一杯茶,很解乏。当年我比较喜欢喝便宜点的茉莉花茶。

  还有一个老字号天德塘,现在旧址还在,五层楼,当年带电梯,我父亲是跑业务的,经常领我去洗澡,小孩调皮好奇,上下坐好几遍,父亲经常找不到我,当时还有专门开电梯的,往外撵我们这些小孩。

  记者:您不住在这里,怎么对这里这么熟悉?

  单志先:我家住在热河路,那里比较冷清,我几乎一放了假就在这周边玩,这里好玩的地方多,还有劈柴院。其实这些老字号可以恢复,然后做成影视拍摄基地,这里拍过不少影视剧,我还当过群众演员。有个电视剧叫《柳叶刀》,我就参与拍摄了,主演是王学兵、李光洁。

  记者:在您的记忆中,这里的楼应该比较新、商店很繁华吧?

  单志先:我小时候这里商店特别多,比现在多,当年人行道上也不允许摆摊,都在室内。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富人也在这里工作,我经常看到达官贵人带着家人,带着仆人的;还有富家小姐打扮得很时髦的;当然,贫民也比较多,因为这里的小店铺价格比较低廉,而且几乎所有的商号都很讲诚信。

  记者:您最喜欢的玩乐的地方有哪些?

  单志先:劈柴院有个说书场,我和父亲经常去听刘泰清说书,还有唱小戏的。劈柴院很有名,当年马三立第一次闯码头才十八岁,刚出师,就在这里,还有新凤霞也来唱过评戏。还有永安大戏院,因为我父亲是票友,特别爱去听,我现在也是票友,爱好京剧,父亲认识的经理是个把门的,让他免费到永安大戏院去听,这个戏院有三层楼三千个座位,以后三楼改成员工宿舍了。当时来唱戏的京剧演员住在现在的安徽路亚细亚旅馆里,像梅兰芳、荀慧生都曾住过。我对永安大戏院很有感情,这里拆的时候,我在现场看着都流泪了。

  文/记者 张文艳 实习生 李晓宇 图/青岛市档案馆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老字号 亨得利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