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广江
湖南2名大学生各花费4万元“托人”转学至更好的学校,结果在转入学校上学后却因没有学籍而无法拿到毕业证,只得在家赋闲。根据线索,记者揭开了高校转学中的“黑色流程”:高校干部收受金钱“疏通关系”,中间人帮学生家长牵线,转出学校与转入学校利益联结,没有学籍竟可插班就读、考试,“插班生”每年缴纳学费,学校竟声称毫不知情……(10月28日新华社) 如果不是这2名学生转学失败,这起大规模的转学黑幕恐怕依旧不为人知。通过金钱和关系堆砌的“中转站”,到底输送了多少低分考生至今仍是个谜。高校一涉事干部称,“人数记不清了”,一年转入约2个班。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曲线救国”在业内不是秘密,且已形成完整的“黑色流程”。
其实,高校转学有门槛,而且门槛很高,只有因患病或特殊困难,无法在所在校完成学业的学生才被允许转学,而且要经过转出学校、转入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层层审核。但现实中,病历造假易如反掌,学校内部暗箱操作,教育主管部门疏于把关,让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形同虚设。
有制度无公开,有门槛无监管,转学暗中进行,不仅让转学政策沦为有权有势者的专利,还让真正有转学需要的学生望洋兴叹。这种“牛栏关猫”的制度让权钱交易、暗箱操作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事实证明,不少成功转学者要么大有来头,要么花钱摆平了关系。
早在今年初,湖南大学一次性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转学事件就引起轩然大波,“转学腐败”进入公共视野。事后,转学决定被撤销,相关人员被处理,教育部也专门发文明确了不得转学的10种情况。但事实证明,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管、公开透明的流程,再缜密的制度也挡不住四处乱伸的权力之手。
高校就像“封闭王国”,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缺乏机制,滋生了权力失控的土壤。高校基建、招生、学术等领域丑闻频出,根子上的问题就在于此,而转学黑幕只是高校腐败的一个小小注脚。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