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荣城际铁路、青连铁路、济青高铁、铁路青岛北站等铁路项目的建设,让青岛由铁路末梢变身沿海铁路大通道的枢纽;一桥一隧的通车拉近了青黄两地的距离,龙青高速青岛段通车让全域所有乡镇实现了半小时内开车上高速;青岛新机场选址确定并开工建设,拉大了青岛的城市框架;地铁5条线路同时在建,3号线北段年底将通车,让地铁梦成为现实……“十二五”期间,青岛规划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格局更加完善,“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大青岛空间发展框架雏形已现。
开篇的话 从明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三五”时期,即将过去的“十二五”是一个浓墨重彩的“历史单元”。回眸过去的五年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围绕“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我市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域统筹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青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年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早报从今天起将推出“辉煌十二五”专题系列报道,突出展现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重要经验。
桥隧
来往东西两岸更加便利 10月份,连接东西两个汽车站的青西快线开通了,这是胶州湾隧道开通以来,我市开通的第9条隧道公交线路,只需十几分钟就能跨越胶州湾,坐公交穿梭我市东西两岸。2011年6月30日,“南隧北桥”正式通车,当天下午就有3.5万人挤上隧道公交尝鲜,主城区80多岁的老人乘坐公交车生平第一次踏上了黄岛的土地。
桥隧开通4年来,家住薛家岛的68岁居民黄美兰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来一趟市区,吃完早饭约着老邻居一起坐上隧道公交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团岛早市,买点新鲜蔬菜和海鲜,来回不过4块钱。这事要是放在4年前,她压根就没想过。
这种距离的拉近,体会更多的恐怕是奔波于两地之间的上班族了。家住台东的市民于先生在开发区一家物流公司上班,之前他安了两个家,一个在青岛市区,一个在青西新区,隧道一通他就退掉了西海岸的房子,每天乘坐公交车往返于东西海岸,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跟住在李沧而在市南上班的市民比起来,路上花费的时间基本差不多,甚至还更快捷。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自桥隧的通车。一桥一隧将青岛市主城区与各区市之间,特别是与青西新区、胶州、红岛、高新区、董家口港区之间的通行距离缩短近30公里,大大改善了城乡群众的出行条件。两地一家,同城一体,“大青岛”终于舒展开双臂把滋养青岛百年的胶州湾“拥入怀中”,4年来桥隧的开通已深深影响了东西两岸的发展,在交通利好的带动下,我市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在悄然改变并逐步优化。
地铁
5条地铁线开建初构轨道网络骨架 今年年底,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将正式开通,市民出门就能坐上地铁了,盼望多年的地铁梦终于实现。交通引领城市,轨道引领交通。轨道交通是构建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布局发展的最有效方式。“十二五”期间,作为青岛大交通网络的重要支柱,青岛的地铁建设工程与城际轨道建设工程在加快推进,成千上万的地铁建设者们昼夜奋战,完成了许多历史性的“跨越”,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青岛人的“地铁梦”。
2009年6月26日,青岛首条地铁3号线开工建设试验段,2010年6月进入全线施工阶段,青岛市民开始梦想着有一天能坐上地铁快速穿梭于城市间。地铁3号线全长25公里,跨越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等三个行政区,设车站22座。地铁3号线开工建设以来,克服了重重困难,在2013年基本完成土建工作,2014年4月10日正式进入铺轨阶段。目前,山东省内首条地铁线路——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近期在进行试运行,即将于年底开通试运营,而明年底全线就将开通。
在地铁3号线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2012年11月2日,青岛第二条地铁线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正式开工,青岛地铁建设进入双线并进的新阶段。青岛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约25.2公里,共设车站22座,全程约40分钟。
地铁3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的相继实施,将有效衔接青岛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和对外交通枢纽,市区范围内初步形成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将有效缓解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对促进城市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地铁3号线首条地铁开建,到如今3号线、2号线、11号线、13号线、1号线过海段5条线路已实现同时在建,青岛地铁工程建设驶入“快车道”。5条线路建成后,青岛东岸城区将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轨道交通线网将延伸至城阳中心区、青西新区中心区和即墨市,共同构建起覆盖新老城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构架。
铁路
从铁路末梢变身沿海枢纽 位于太原路附近的铁路青岛北站,已经正式启用近两年时间了,在这里停靠的列车越来越多,北部居民坐火车出行也越来越方便。
2014年1月10日上午,青岛北站正式启用并办理客运业务。岛城从此有了南北两大火车站,进入“一城双站”时代。根据设计,胶济客专、太青客专、青荣城铁等9条铁路都将引入青岛北站,这里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通过青荣城际铁路,青岛可以和东北地区连接起来;通过青连铁路,青岛将和江苏、上海地区连接起来。青岛的铁路交通将形成一个“T”字形格局,将由原来的铁路末端变为沿海的交通枢纽站,南北重要线路都会在青岛汇集。
作为重要的旅游城市,青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来青旅游度假。由于地处胶东半岛,陆路交通成了游客进出的重要通道。因此,铁路枢纽地位的确立,基本打通了青岛陆路出行的重要一环。2014年12月28日,连接省内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的青荣城际铁路(即墨荣成段)开通运营,即墨、莱西1.5小时内通达烟威,2小时直达荣成,烟威地区三四个小时直达济南,成为胶东半岛城市群快捷的运输通道。目前,青荣城际铁路引入青岛工程正在加紧推进,预计2016年将开通运营。届时,青岛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与此同时,作为我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青岛—连云港市的青连铁路目前已经开工建设。济青高铁项目的关键节点也正在推进。不远的将来,青岛市民的铁路出行无论是南来还是北往都将更加便捷。
截至目前,青岛市境内铁路7条,总里程达300公里,铁路车站达到18个。以前,青岛作为一个端头城市,铁路运输主要是终到始发、“来而不往”,今后,青岛将连通四方,成为胶东半岛的重要枢纽。
公路
全市高速里程突破800公里 前不久的2015莱西世界休闲大会举办期间,岛城不少市民专程前往莱西,欣赏马术、垂钓等精彩赛事,经由龙青高速青岛段前往莱西,基本上一小时即可到达。2015年9月6日,历时3年建设的龙青高速青岛段建成通车,青岛到莱西市区有了直达高速公路,也填补了本市东部区域没有南北高速公路的空白,青岛主城区与郊区4市由以往的高速公路互通提升为直达互通,对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青岛境内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了800公里。另外,还重点全面实施国、省干线公路网改造,升级、提高了干线公路网络化通行服务能力。完成扩建穿越即墨市“汽车城”的204国道、进出崂山风景区的景观休闲大道崂山路、改善通往青岛北大门的省道218三城路等工程;新建的双积公路,跨越了两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重大规划、青岛市母亲河——大沽河堤顶路全线贯通;共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项目23项,总计357公里,总投资136亿元。
为配合西海岸建设,董家口港、中德生态园、灵山湾影视产业园等重大投资项目的周边公路建设完成。同时,完成了“蓝色硅谷核心区”周边路网打通工程及世博园周边干线公路等工程,有效地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重大项目。通过路网改造升级,加快形成了路网结构合理、区域布局平衡、城乡衔接顺畅、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全市路网结构更合理,通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青银高速济青段的扩建改造项目也在不断向前推进,预计2019年完工。截至目前,青岛境内已拥有高速公路14条,一级公路已超过1000公里,已形成了以沈海高速、青银高速、青新高速、威青高速、荣潍高速、青兰高速为骨干,以胶州湾高速为城市环线,以其他各高速公路为连接线的多层次立体式高速公路网络体系。
港口
40万吨“巨无霸”常泊董家口 2015年9月24日,由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的40万吨矿砂船“山东大智”轮靠泊青岛董家口港。据悉,这是我国航运公司经营管理的40万吨矿砂船首次满载靠泊国内港口,也是继18日“宁波”轮靠泊董家口短短5天之后,青岛港再次成功靠泊40万吨“巨无霸”。这也意味着,世界最大的40万吨大矿船靠泊董家口港,将进入常态化。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以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力争把港区打造成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能源储运中心。面对国内外港口日益激烈的竞争 ,青岛港这五年来也在转型升级,明确了四大港区的功能划分,以董家口港为重点,逐步向第四代世界物流强港迈进,从以往的“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转变。2013年11月15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青岛港重组改制,成立了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
青岛港集团所拥有的青岛老港区、前湾新港区、黄岛油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等四大港区的功能定位也已经重新布局。董家口港区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成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而位于青岛老城区的老港区,要在现有客运码头基础上,发展邮轮经济,打造集旅游、商务、居住、金融、物流于一体的国际邮轮母港城。根据规划,仅青岛邮轮母港启动区就占地3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投资约50亿元,年游客吞吐量可达150万人次。前湾港区今后仍然以集装箱发展为主,着力建设东北亚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兼顾散杂货和汽车进口作业。随着青岛市产业布局的调整,黄岛油港区的业务也将迁往董家口港区,黄岛油港区的功能将重新定位。
机场
新机场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自从青岛新机场选址确定在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后,这处距青岛市中心直线距离约40公里的地方,就将成为未来青岛最大的空港商业区。
过去的五年中,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的客货吞吐量连年攀升,原来的设计目标容量年旅客吞吐量为1200万人次,但在2012年时,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1260万人次。一方面,青岛加快了新国际机场的选址和推进;另一方面对老机场进行了挖潜扩容,满足新老机场过渡转场前,目标年旅客吞吐量1800万至2000万人次的需求。
从2013年开始,流亭机场正式开始挖潜改造,飞行区在维持跑滑系统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维护养护措施延长道面使用寿命,调整优化机位布置、兼容各类使用功能并适度扩建停机坪等措施增加停机位的数量,使机位数量从现状的45个增加到62个,所有扩容工程类项目于2014年6月30日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营。
青岛新机场的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从2013年1月份开始,青岛提前开展新机场概念规划暨航站楼方案征集国际招标工作。经过层层遴选,“海星”成为青岛新机场航站楼的最终方案,这一过程历时一年多。2014年10月11日,青岛市新机场项目正式获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复,标志着新机场由前期准备转入具体实施阶段。
根据整体工作推进情况,今年将正式开工建设新机场航站区,建设工期约4年,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保障需求。青岛新机场将建设成为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十二五”期间,青岛不仅确定了新机场的建设方案,还组建了本土航空公司。2013年6月份,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标志着山东省诞生了首家以城市命名的本土航空公司。2014年4月26日,筹备近1年的青岛航空开航运营。随着两大国有股东的陆续退出,青岛航空将由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顺利过渡为全资民营航空企业,走市场化道路,其管理机制将更加灵活,这也为筹备上市做好了铺垫。当前,青岛航空正按照上市的要求进行积极筹备,计划于2020年实现上市目标。
本版撰稿 记者 吴帅 摄影 记者 王建亮 制图 李帅
[编辑: 李敏娜]